汴梁大捷,紅巾士氣空前高漲。劉福通及眾將齊聚城守府,大擺慶功宴並八百裏加急向亳州的小明王報捷。
公元1356年五月中旬,小明王率文武百官來到汴梁,並正式遷都於此。汴梁為五代古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紅巾軍遷都於此便可對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進行全麵掌控。
與此同時江南紅巾軍也是捷報頻傳,朱元璋所領左右兩路兵馬共計二十五萬,本年三月已將湖廣行省(今湖南湖北兩省)盡數光複。本年四月收複應天(南京),並已對江南各地全麵掌控。
小明王頒布詔書昭告天下:封朱元璋為江南行省平章政事,大宋左丞相吳國公。封劉福通為右丞相,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封張大奎為神威大將軍(以前是神威將軍),樞密院樞密使。封毛貴為益都行省(山東青州)平章,封趙君用為淮安行省平章,封潘誠(破頭潘)關鐸(關先生)為遼陽行省正副平章,封崔德為曹州行省平章。
(注:樞密院樞密使與平章政事為從一品,平章為地方官職同為從一品。樞密院樞密使為武職,平章政事與平章為文職。)
如今的江北紅巾軍已盡得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大片疆土,江北紅巾軍由初時的十餘萬發展壯大到三十餘萬近四十萬眾,對外則號稱五十萬。此時北方紅巾已與江南紅巾軍連成一片。兵鋒直指元大都,一時間元庭舉朝震動,惶惶不可終日。
大奎一年之內身經百戰,對陣少有一合之將。一時間大宋神威大將軍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風光一時無兩,張大奎時年25歲。
“來,喝!”大奎舉著大碗,當先牛飲一碗美酒。下首眾將齊齊相應,紛紛效仿。既是慶功宴,又是祝賀的聚會。大奎榮升樞密院樞密使,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便是劉福通在軍中的威望也是不及大奎,但好歹人家還有個丞相的牌子掛在那裏。丞相之位大奎不敢想,他心知自己沒那個本事。若論衝鋒陷陣,大奎敢放言勇冠三軍,這一點沒人不服氣。名氣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大奎下首坐著楊永懷,馮彪及七八位軍中投脾氣的偏將。另外一桌卻是十餘人,由賈三領著喝。那些大將如今都各據一方坐著土皇帝,大奎隻能把現在汴梁的知交兄弟們聚在一起。
酒過三巡,陪做的一個偏將讚道:“當時汴梁城內拚殺的時候我可都看到了,咱們張將軍那叫一個神勇!衝入敵群直如無人之境,元兵見了望風而逃,敵將更是被砍瓜切菜一般…。”說著,這家夥手持筷子當作槍使,嘴上不停說著,那叫一個眉飛色舞。
大奎哈哈笑道:“行了吧,都聽你說八遍了。要俺說,戰場搏命那就是一力降十會。不管他什麼招式,俺一槍下去他架不住必死!”“好!”身周眾人起著哄,一起舉起酒碗又喝了一輪……。
依然是巍峨宮牆,仍舊是奢華殿堂。但北風陣陣,大都皇宮外白雪皚皚已是一片蕭索景象。
孛兒隻斤.妥歡帖木兒(元順帝)坐在暖爐前陷入沉思,‘自己的天下已亂,何人可以替朕收回大元失去的萬裏河山。各路兵馬不從王命,大都三十萬兵馬不能擅離。怎麼辦,怎麼辦?’今日上朝,那些往日裏養尊處優的王公大臣俱都束手無策,真不知道養這些廢物還有什麼用。妥歡帖木兒暗暗咒罵,上年派出大將答失八都魯帶二十萬大軍去攻亳州,誰曾想全軍一戰盡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