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又講了棍棒,大斧,方天戟等以及刀,劍,鞭,錘等短兵器的技法要點後繼續說道:“無論哪一個流派使哪一種兵器,招法不同但技法大致相同。”
大奎雖然腦子笨,但在長時間的觀察和切磋中著實學了不少東西。別人各種兵器使得虎虎生風,他卻依然兩眼一抹黑一樣也不會使。不同的是再次見到這些兵器演練他便知道了什麼樣的動作會出什麼樣的技法。如此學習之下,轉眼數月。大奎身上的傷也痊愈了。
這日,依然是如往日看著眾將校習練武藝。劉福通在身邊道:“我大宋堂堂上將,卻終日提著扁擔多有不妥。我勸張將軍改換一下兵器,可著工部打造。”
如今的紅巾軍,所轄之地不過數州縣,所謂的工部也隻是幾十名鐵匠紮堆而已。
大奎道:“扁擔是俺下山時師門所贈,不可廢棄。”
劉福通嗬嗬笑道:“不是廢棄,張將軍可將扁擔著專人看管,如需用時取來便是。”
大奎撓撓頭問:“那你說,俺用什麼兵器好?”
劉福通笑道:“依老夫所見可使鐵槍,鐵槍亦槍亦棍,張將軍力大招沉,使用鐵槍與使用扁擔並無分別。”大奎想到答失八都魯的槍棍合一點頭稱是。
此後每日大奎手持棍棒與講武堂眾將習練。他叫別人進擊他來防守,由於他對各兵器技法已經爛熟於胸,防守異常嚴密。三兩人都奈何不得他,大奎一時興起叫上十餘人圍擊自己。
畢竟雙拳難敵四手,雖皆持木棒但難免不時挨上一記。大奎發現打在身上並不十分疼痛才知道大家不下重手都在讓他,不由大怒。聲言不盡全力者軍法從事,這裏大奎軍階最高,眾將不敢不從。一時間棍棒交加,把大奎打的與豬頭相仿。
劉福通知道此事後,哈哈大笑,他勸大奎凡事循序漸進否則欲速則不達。
大奎聽從勸告,初時兩人。熟了以後三四人,後來到了七八人。最後竟真的十餘人圍攻仍可自保。大奎在天台山學過的步伐起了作用,如今進退自如,防守更是風雨不透。
每到習練時,十餘人各持棍棒圍攻大奎,大奎盡力防守。一時間練武場上棍棒相交之聲如同爆豆一般。步戰熟了,大奎又換馬上。騎馬不比步戰,需要人馬默契配合。
大奎又苦練馬術,不知聽誰說的。蒙古韃子的馬術厲害,大奎便在俘虜降將中選了十幾人將馬上技法一一演示。回來後大奎騎上紅雲照貓畫虎,結果摔的七暈八素。大奎又犯了倔,記住一個技法非練熟不可,哪怕飯不吃覺不睡。這日劉福通招眾將議事,見大奎吊著右臂,一問才知大奎是練馬術摔的。
如此一月有餘。慢慢的與紅雲如心靈相通般,不必刻意驅使,紅雲便能會意。這時大奎又按先前的法子叫人來以棍棒相戰,初時一兩人其後練熟便逐漸加人。最後至五六人便不能再加,因為五六匹馬圍在四周已根本加不進人來。如此一來,大奎原地不動便可應付有餘。大奎抵擋時棍棒飛舞猶如潑瘋,劉福通便給大奎的這種技法取名‘潑瘋擋’。
這日,中軍議事完畢。劉福通對大奎道:“張將軍每日皆是習練潑瘋擋,隻守不攻如何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