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懷其人,老家山西鳳陽人。如今三十餘歲卻是武藝高強一身本領,尤其家傳梨花槍已練得爐火純青神出鬼沒一般。其祖上能人輩出,最出名的便是北宋威名赫赫的楊家將。而楊永懷便是楊家將中,楊六郎楊延昭的整二十代後人。楊家槍技法多為舞花攢刺,舞動時槍櫻擺動亂敵心智宛若梨花飛舞,故又名梨花槍。
骨特自也非泛泛之輩,這一下可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自打兩人策馬近前卻並不錯蹬而過,皆是立馬原處就此動手。楊永懷出槍如電閃雷鳴,骨特掄斧若風卷殘雲。兩人兵器並不相互硬碰,隻要見到對方兵器襲來皆以馬上身法閃躲或已兵器撥開,隨之揮舞兵器進擊。
武術有句諺語: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也就是說二人皆是欲以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製敵機先。這一戰可謂凶險非常,楊永懷轉眼刺出二十幾槍皆被骨特堪堪閃過。楊永懷心中不由暗驚,如此纏鬥卻是如何是好?
骨特心裏也暗暗心急,手上不由加緊動作,手中大斧更如潑風一般揮舞。
這回兩人可謂旗鼓相當,打得難解難分。直到一百多回合還沒分出勝負。雙方陣中戰鼓齊鳴,都在為自己人助威。
陣中劉福通站在戰車上見到不覺嘴邊帶起一抹冷笑,揮動令旗號令全軍壓上。古時戰陣中武將單挑時,是講究單打獨鬥的。如果一方武藝高強,可允許另一方再出一將。但如此一來出兩名武將的一方便是承認不敵對方。劉福通之舉已是大反常規,但主帥號令已出紅巾軍中號角聲頓起。
兩萬紅巾軍呐喊著如一道洪流壓向敵陣,可憐元將骨特被紅巾士卒一擁而上亂刀砍死。元兵先鋒大將賀蘭巴魯遠遠看到,氣的大罵。但此時也隻能號令全軍衝上去與紅巾軍廝殺。雙方人馬如激流對撞般衝在一起,霎時間喊殺聲響遍四野。
眾所周知,元兵是以騎兵見長。但此處大戰的雙方皆是以步兵混戰,劉福通心知對方必是暗藏伏兵。紅巾軍是貧苦農民組成的隊伍,軍中馬匹多是耕馬改作戰馬用。可元庭騎兵確是清一色的蒙古戰馬。早在對戰之初劉福通便看出元兵精兵未出,對陣的元兵不過四萬人左右。
果不其然,雙方大戰不足半個時辰。戰場左右兩側便殺出兩隊騎兵,各有五千餘眾。劉福通見時機成熟,急令鳴金撤兵。紅巾軍向南一路敗逃,潰不成軍。元兵大將賀蘭巴魯一聲冷笑道:“此去亳州尚有五十餘裏,紅巾多為步卒。我看你等如何逃出我鐵騎追殺。”說到這裏,大喝道:“命全軍追擊,有活捉劉福通者賞黃金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