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千裏拜師(2 / 2)

就這樣一直走到天亮,餓了就吃半個饅頭,困了就找個背風的地方睡覺。大奎每天一個饅頭分成兩頓吃,轉眼又走了半個多月。饅頭沒有了,大奎見到有人家便去乞討。此時的大奎蓬頭垢麵衣衫襤褸骨瘦如材,已和乞丐無異。

這一日,行至一處村落。見村口有兩個老漢在下棋,周圍還有幾人在看熱鬧。大奎走上前弱弱問道:“兩位老伯,這裏是什麼地方?離天台山還有多遠?。”

兩個老漢正為一著棋爭得麵紅耳赤,見有人打擾便停了爭執注視著大奎。其中一個長須老漢問道:“你從哪裏來啊?”由於老漢說的是江浙方言,大奎一下沒聽懂。老漢又問了一遍,這回大奎聽懂了:“俺是山東濟州來的,請問老伯這是哪裏?”

老漢答道:“這是臨安府境內,此地名荒坡嶺,這個村叫小嶺村。你說的天台山距離此地尚有四百餘裏。”大奎聞言高興極了:“終於快到了,嗬嗬。”長須老漢問道:“你不遠千裏到天台山,所為何事?”

大奎笑道:“俺去拜師學藝。”老漢感歎道:“哎,年紀輕輕走這麼遠的路真不容易啊。”大奎聞言大有知己之感,不由落下淚來。老漢見大奎落淚,不由心軟:“孩子,你餓了吧。近晌午了,走走走,去我家。”說著起身拉過大奎便向村裏走。這老漢一走,立即有人坐到他的位置道:“來來來,老王頭咱倆試試”…。

老漢家很簡陋,三間茅草屋。外圍是石頭砌就三尺高的圍牆,院子裏養著幾隻雞。一進門,老漢便吆喝:“老婆子,來客人了。”東屋出來一個老婆婆,一見大奎便不解的問老漢:“這是誰家的孩子?”老漢道:“濟州來的,說是去天台山拜師,路過這裏。我見可憐就領回來了。”老婆婆歎道:“哎呦,你看這孩子瘦的。”

老漢不耐煩道:“還不快去殺隻雞,再炒兩個雞子,別忘了烙上幾張大餅”。老婆婆聞言轉身去忙了,老漢笑嗬嗬的道:“來孩子,進屋歇會。”大奎邁步要跟著老漢進屋,可一陣天暈地轉,大奎‘噗通’一聲暈倒在地上。連日來的饑餓,勞累,寒冷,拿走了他周身最後一絲力氣。

大奎再次醒來,頭依然暈,可能是睡得久了。環目四望,自己躺在一張木床上,身上蓋著一床被子。這時鼻子裏聞到一股肉香,大奎定睛一瞧。不遠的四方桌上擺著一個瓦盆,裏麵是一隻燉好的雞,旁邊一隻竹簸箕。裏麵一摞烙的焦黃的大餅。

大奎風一樣的起身撲到四方桌前,抓起大餅就往嘴裏塞。吃著吃著吃噎了,大奎抱起瓦盆一通狂飲雞湯,然後接著往嘴裏塞大餅。

老漢聽到屋裏動靜,推門進來。一看大奎這樣的吃相,忙道:“慢點孩子,不急不急。”這時大奎哪裏聽得進去,隻管胡吃海塞。直到把桌上的吃食全塞進肚子方才罷手。老漢嗬嗬一笑問道:“吃飽了?”大奎點點頭,仍在嚼著嘴裏的餅和肉,不時打個飽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