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即是四大門閥中李閥的閥主,同時在李閥內部,李淵又是主脈的家長。李淵起事時又是兄弟中最年長的,他不僅可以通過襲爵得到很高的社會地位,而且在家族裏地位也很高。這也就形成了足夠的號召力凝聚力,最大限度減少了家族內部人員對領導位置的覬覦之心,避免了堡壘被從內部攻破,一家人自相殘殺的鬧劇。
古代沒有軍校,想學武功兵法,最好的就是家傳,然後就是有個好老師。不過這個可遇而不可求,除非你人品運氣好到逆天,那些賢者大師哭著喊著要教你,否則隻能是自己領悟。而自己領悟需要很高的天賦,也需要很大的代價,因為一場失敗就可能丟掉性命,隻有劉邦、劉備那樣善於逃跑的傳說級人物才能活下來。
我們看曆史還可以發現,古代的名將大多出身於軍人世家,否則也大多出生在貴族家庭。普通農民的子弟想成為將領很難,需要極高的悟性和極好的機會。
李淵出身的李閥,屬於族人眾多的軍事貴族家庭,可以擔任將領的親人眾多,而且大都不是笨蛋。即使是笨蛋也不是混蛋——也就是說那些屬於笨蛋的家夥至少還能聽手下將領謀士的意見。畢竟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你不能指望李家所有的族人都是天才。有那麼兩個蠢材也是可以接受的。
這種情況下,李淵可以坐鎮後方,派可信任的親人領兵打仗,即使失敗了也可以派別人再去。李淵可以承受很多次失敗,死幾個將領也沒關係,因為人才太多了,前頭還沒死完,後頭接班的就已經排上隊了。由此可見,有個好老爹有多麼重要!而同於李淵爭奪天下的李密、竇建德等人可就差得遠了。
雖然李密的祖上也是西魏八柱國之一,但是人丁不旺,還因為參與楊玄感造反失敗,僅有的親人也基本上被殺光。所以李密依靠家族名聲和個人能力取代翟讓是夠了,想和李淵爭霸天下還差得遠呢。
從李密開始統領瓦崗軍開始,每次重要的戰役,李密都親自指揮。隻有那些不太重要的戰役,才能由其他的將領去完成。雖然瓦崗軍現在領軍的將領極多,可是李密真正能夠信任的,除了柴孝和以及他的弟子王伯當,其他的將領李密又能信任誰?
盡管在利益麵前人人都不可信,但是血緣關係相對來說最可靠的。如果李密有能力尚可的親人,他完全可以放心把兵權交給他們,他隻需要坐鎮後方,運籌帷幄就夠了。如果這個親人失敗,他還可以派別的大將再去。隻要他本人以及坐鎮的後方沒有危險,那麼失敗對於李密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
看看人家李淵,進軍關中這麼大的事情,都是讓兩個兒子去幹。李建成和李世民負責一路攻城略地,李淵自己則舒舒服服的呆在朝邑等候消息,靜觀局勢變化。
在李世民行軍到達鄠縣、固至等地時,小李子意外的與自己的叔伯叔叔李神通,和另一個姐夫段綸,還有親姐姐,也就是三娘子李秀寧勝利會師。
段綸是死在征高麗行軍路上的總指揮段文振的兒子,他娶了李淵小妾所生的一個女兒做妻子。段公子聽到李淵在晉陽起兵消息後,也在藍田起兵響應,部下也有一萬多人。在加上李秀寧手下的七萬多人,這一共八萬餘人的大軍早在李淵進軍關中的路上,就已經給李淵在關中打下了一片地方。李淵有這麼多善解人意的女兒女婿、旁支親人,豈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李密所能比的?
至於那竇建德,就更不用提了。本身出身差也就罷了,在還沒有起兵的時候一家大小就被官府通通砍了腦袋。這樣的笨蛋若是能夠鬥得過老奸巨猾的李淵才有鬼了。
結果呢,帶領近百萬大軍的李密被束縛在洛陽動彈不得,而西進關中的李淵卻僅僅靠著幾個傑出的兒女就辦了不少大事。雖然說李密也有兒子,並且還是將來和宋閥聯姻的對象。可是看看那小子,整天就知道圍著沈落雁團團轉,哪裏有他老爹一絲一毫的精明強幹?有子如此,李密就算將來奮鬥下再大的基業,也要被這小子給敗光的。
所以說呢,這帝位之爭,說穿了其實就是在拚爹,沒有好老爹,沒有那種命,那就別來玩這套,還是算了吧。如果實在不死心,那就開始努力做個好老爹,為子孫打好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