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建立時,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為主,尊為“嶺南聖母”。並力勸獨立,以保境安民。楊堅大軍到了嶺南邊境,因畏懼冼太夫人,逡巡遙望,不敢進犯,於是遣使者示以陳後主降書和她所贈陳後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確知陳亡後,召集首領數千人“盡日慟哭”,然後才歸順了隋朝。朝廷感其顧全局、識大義,冊封她為“宋康郡夫人”。
開皇十年,番禺王仲宣反,“諸州跟叛”,形勢緊逼,冼太夫人又出兵平叛,而“所到之處,聞風歸順”,平息叛亂後,將近七十歲的冼太夫人又騎著駿馬,張著錦傘,帶著騎兵,護衛朝廷使者巡撫諸州。所到之處,各地首領都來拜謁和受爵,從此使嶺南地區完全得到了安定。
文帝楊堅對冼太夫人大為驚異,為表其功,特冊封為“譙國夫人”,並授予她六州兵馬權和很多賜物。仁壽初年,冼太夫人辭世,隋朝諡她為“誠敬夫人”。而宋閥直到洗太夫人去世好幾年以後,這才漸漸將嶺南的影響力置於掌控之中。
雖然現在的嶺南是宋閥一家獨大,可是宋家能夠影響到的也不過是居於主要地位的漢族人罷了。而嶺南其他各族,尤其是俚、僚兩族之人,卻仍舊尊崇高涼冼氏。
程咬金想到的辦法就是派人去宋家的老巢嶺南搗亂,讓宋閥自顧不暇。而這文章卻要著落在冼夫人之孫,馮仆之子馮盎身上。馮家從洗太夫人開始就一直對朝廷忠心耿耿,若是讓馮盎知道嶺南宋閥暗助瓦崗軍,馮盎不和宋家鬧翻了才怪。隻要馮宋兩家交惡,嶺南自然就不在是淨土一片。到時候後院起火的宋閥哪裏還有閑情逸致來支援李密?
隻不過,這件事情卻要做的萬分隱蔽才行。‘天刀’宋缺、‘地劍’宋智,這兄弟倆可不是好惹的主,若是自己的小動作被宋家發現,宋智可不會看在曾與自己一同喝酒的那點交情上,就會饒上自己一命的。當下,程咬金就站起身來,在房屋裏來回踱步,尋思該如何運作,才能將此事辦的妥妥當當。
好不容易等到天微微明,程咬金才想出個取巧的辦法來。顧不得滿眼的血絲,程咬金就走出營帳,打算回自己的大本營去安排一番。誰料還沒有走出李密的大本營,就聽得遠處一陣喧嘩,好奇的程咬金走近一看,卻是許久不見的翟讓正在那裏指手劃腳的對著一個綁在樹幹上的老者破口大罵。
看到那個即將被砍頭卻依然滔滔不絕,與翟讓對罵的老者,程咬金吃了一驚。這個叫馮慈明的老家夥是朝廷任命的江都代理郡丞,楊廣在派遣王世充率領大軍馳援洛陽的時候,順便命令這馮慈明代天子巡視東都,一來讓馮慈明召集東都附近的軍隊,趕赴東都平亂,二來也有籍此鼓舞洛陽守軍,表明身在揚州的天子並沒有忘記他們的意思。
隻可惜這馮慈明運道不佳,洛陽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落入了瓦崗軍的手中,因此這馮慈明一到東都附近,就被李密的手下給擒獲。李密曾想招攬此人,卻被拒絕。無奈之下,李密也隻好將馮慈明給暫時關起來,希望他能回心轉意。
然而,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馮慈明竟然將看守他的席務本給說服,讓席務本冒著觸動軍法殺頭的危險將他放走。隻可惜的是,這馮慈明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他剛逃到雍丘,就被直屬於李密蒲山公營的李公逸給抓獲,再次被押解到李密的麵前。就因為有這麼個有趣的插曲,當初馮慈明被押解回來的時候,程咬金還專門跑到李密的大營去看了一回。
而今聽到翟讓與馮慈明的對罵,程咬金明白過來,原來這馮慈明誓死不降李密,可是他名望太高,李密又怕殺了他會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幹脆就將這馮慈明給放了,也省的見了心煩。
然而馮慈明的黴運並沒有結束。他剛走出李密的帥帳,就被翟讓給逮了個正著。不知道翟讓是得到了消息專門等在外麵,還是偶然遇到,反正這馮慈明是被翟讓給抓住了。
以程咬金的猜想,隻怕翟讓是專門等候在這裏的。聽翟讓與馮慈明的對話,先前分明是露出了招攬的意思。很顯然,翟讓是想將李密辦不成的事情自己辦成,這樣一來,也好顯顯他的本事。
可惜馮慈明絲毫不給翟讓麵子,被激怒的翟讓當下就命令手下將馮慈明綁在了樹幹上。看著那馮慈明被亂刀砍死,程咬金搖了搖頭,難怪翟讓不如李密呢,一個將近七十歲的老頭子也不放過,一點容人之心也沒有,活該他做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