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眾位首領的一致擁護,李密立刻雷厲風行起來。於是,在二月十九日這天,瓦崗軍就在興洛倉設立壇場,禱告上天。隨後,李密就宣布即主帥位,刑牲歃血,改元永平,大赦天下。
看著李密在那裏忙活,程咬金心中就有一股笑意升起。這李密如此匆忙,好像是生怕翟讓改變了主意似的。不過他到底是個有本事的人,這一套一套的,弄的還挺像那麼回事!魏公,這是曹操曾經的尊號。如今,李密居然自號魏公,顯然是想要效當年魏武之壯舉,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吧?
禮畢上天,李密隨即行文天下,稱行軍元帥府,魏公府下設立三司、六衛,為李密的私兵。而元帥府則設置長吏以下官職,歸李密節度指揮。同時,李密還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公、東郡公,也可設立長吏以下官吏,但人數比元帥府減半。
封過了翟讓,就輪到了各路首領。李密封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徐茂功為右武侯大將軍,各領所部兵馬。又命房彥藻為元帥左長吏,李公逸為右長吏等等。其他首領將官都有封拜。
至於幫了李密大忙的程咬金,李密並沒有像對付其他首領那樣,將他手底下的人馬打亂重編,而是允許程咬金繼續統領屬於他的那幫人馬。同時,為了拉攏程咬金,李密將程咬金所部命名為內軍驃騎,專門負責保護李密的人身安全。
經過這一番折騰,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的各路義軍紛紛響應,推舉李密為盟主,四方豪傑如上洛胡驢賊、濟北張青特、魏郡李文相、淮陽魏六兒、長平李士才、濟陰房獻伯等人都紛紛率領所部義軍歸順。其中,為了對李密投桃報李,程咬金也給李密引薦了一位綠林好漢,他就是孟讓。
孟讓,齊郡人,算是程咬金的老鄉。他在大業九年起事,後來和長白山的王薄合兵一處。等王薄被張須駝在泰山腳下擊敗,與王薄同時被捕,程咬金所救出來的人中就有他。後來王薄向北逃竄,孟讓則在鹽幫呆了一段時間,才又向南另尋出路。
孟讓進至都梁宮後,還曾向程咬金求援。在程咬金大筆金銀的支持下,孟讓東山再起,擁徒眾十幾萬人。後來遭到朝廷的圍剿,結果因為大意,敗在了時任江都郡丞的王世充手下。孟讓的十幾萬人馬全軍覆沒,他僅帶著十幾名親衛逃到青州,托庇於程咬金。
孟讓的歸附讓李密大喜過望,雖然孟讓來的時候隻不過帶了幾個隨從,可是卻被李密封為總管,齊郡公。李密之所以如此厚待孟讓,是因為孟讓也曾是一方霸主,而今投靠了他,正好可以以此為榜樣,像天下人宣告他李密的態度,引誘那些占據一方的霸主前來投靠,而且還可以通過這件事情,將瓦崗軍和他李密的名頭抬升到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封賞孟讓的確起到了極為出眾的效果,投奔瓦崗軍的人如百川歸海,絡繹不絕,瓦崗軍的勢力很快擴充至近百萬人。為了方便指揮,李密設置百營薄,登記歸附各營。同時,因為來投的人實在太多,原有的興洛倉城已經無法容納,李密就讓護軍田茂廣在附近建造了一座方圓四十裏的洛口城,作為瓦崗軍政權的大本營。
挾著戰勝劉長恭的餘威,瓦崗軍開始四處出擊,橫掃附近各縣。很快的,安陸、汝南、淮安、濟陽、鞏縣等郡縣就成為瓦崗軍的囊中之物。這樣一來,興洛倉周圍,能夠對瓦崗軍還有些威脅的就是盤踞在鞏縣東南百花穀的裴仁基了。
這天,李密將手下眾將都召集起來,商討對付裴仁基的對策。那裴仁基畢竟是沙場老將,手下的虎牢軍團又是精銳,因此就被李密放到了最後解決。
聽到營帳中的人商量如何攻打百花穀的裴仁基,程咬金心中立刻犯了難,表哥秦瓊這次也跟著裴仁基出來,被困在百花穀,倘若瓦崗軍的人馬殺進去,刀劍無眼,到時候隻怕表哥性命難保,隻是他又不能私下去通知表哥,若是因此讓那裴仁基逃脫,罪過不小。李密對自己這麼好,沒理由托他後腿的。
當下程咬金就站了起來“密公,那裴仁基的人馬極為精銳,倘若和他大戰,隻怕咱們損失不小。反之,若是能夠將他拉攏過來,對於咱們也是一大助力。程某人不才,願意做個說客去百花穀走上一遭!倘若不成,再行攻打,密公以為如何?”
“哦,程首領可有把握麼?”李密問道,曾經與朝廷對抗過的李密深知,那號稱精銳的軍團戰鬥力到底有多可怕,若是能夠不戰而勝,那自然最好不過。
“成與不成,總得試試才知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先去試試,若是那裴仁基不識抬舉,咱就發動大軍滅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