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終於還是沒有避開,第一記就準準的劈在了張寨鄉的黨委書記頭上,他尷尬的站了起來,蚊子哼哼一般說道:“是……是我們考慮不周,曲解了趙書記的意思……我們下次改正……”
“林書記的話我聽不見。那麼就請李梧桐同誌替他回答吧,如果我還聽不見的話,就請兩位同誌退席吃飯,吃飽了有力氣了再回來回答,我跟別的同誌就等著。”趙大強淡淡的說道。
李梧桐畢竟女同誌機靈些,掉著眼淚大聲答道:“對不起趙書記,是我們太急功近利,誤解了領導的意圖,才造成了跟老百姓之間的誤會,要不是趙書記及時消除了影響,我們簡直就成了歪和尚了……”
趙大強笑了說道:“嗬嗬,看來李梧桐同誌領會我的精神很快嘛,剛說了這個故事就活學活用了。不過我希望你們在領會我的精神的時候,要放棄我這個人的精神,仔細的領會要推行的工作的精神,要知道我趙大強個人的精神是很狗屁不值的,工作精神才是萬金難買的!
下麵,我提幾點要求,那就是種植銀杏計劃不變,這畢竟是好經嘛!但任何人不得強行推行,必須跟百姓簽訂書麵的種植計劃,還有就是這項工作的簽訂可以現在就進行,各單位報上來農民自願簽訂的麵積數,秋收後按麵積統一發放樹苗,秋收前不得讓百姓拔糧種樹。”
經過趙大強開會要求,下麵人頭腦發熱的行為收斂了很多,不過老百姓也漸漸的接受了縣裏這個有百利無一害的策略,接下來的簽訂協議工作就很是順利,除了平原鄉幾乎絕大多數的農戶都簽訂了改種銀杏的協議之外,出乎趙大強意料的是連山區鄉也簽了好多。
這讓他一度很是擔憂是否這些鄉鎮的領導為了盲目完成任務逼迫農戶了,親自下到最偏遠的清水河鄉,問了幾家才知道農戶完全是自願的。
當趙大強依舊放心不下,生怕是基層幹部叮囑農戶說假話了,詢問起農戶願意改種銀杏樹的理由時,那有個農民說的話就讓他感慨不已了:“我們都打聽清楚了,這個項目是縣委趙書記親自考察回來的,已經替我們設計好了穩賺不賠的合同,趙書記弄的項目一定沒錯,所以我們願意種!”
趙大強頗為好笑的問道:“你們就那麼相信趙書記啊?萬一他看走眼了咋辦?你們就不怕跟著賠錢啊?”
誰知道他這句玩笑話一出口,那個農民居然惱了,瞪著眼不開心的說道:“你這位先生不是本地人吧?你可不知道我們趙書記的能耐,從他來了之後,說一聲幫我們開發景區,我們都覺得說著玩兒呢,就這窮山溝有啥可看的,誰會發神經了拿錢打水漂?誰知道就真的開發了!說一聲幫我們蓋新房子讓我們經營農家院,我們想著就算是親爹娘老子都不會那麼好白替我們蓋房子,誰知道就真的蓋好了!所以趙書記就是我們的福星,他說什麼我們都信,就算是他看走眼了賠了錢,我們也不埋怨!”
趙大強的眼睛濕潤了,他萬萬沒想到他為百姓做了這麼點事情,居然就被他們這麼的擁護跟愛戴著啊!誰說基層幹部付出跟收入不平衡了?有了百姓的認可跟愛戴,受多少委屈都是值得的啊!
喬麗麗看著那農民的樣子,“噗哧”笑了說道:“嘻嘻,那你們認識趙書記嗎?”
那人說道:“我一直在外地打工,沒有見過趙書記,不過我家裏的見過。我回來一看家裏現在比出門還好賺錢,那還何必弄得跟牛郎織女樣的一年就過年團聚十幾天?所以真的很感激趙書記。”
趙大強放心了,招呼麗麗一起出了這家農戶的家,誰知走到公路上就看到鄉黨委書記田朝陽急匆匆趕來了,遠遠的就叫道:“趙書記,聽說您下來了,我找了兩個村才找到您啊。”
後麵送他們出來的那個農民驚愕的問道:“趙書記?哪裏的趙書記?是咱們的縣委書記嗎?”
田朝陽看那個人愣頭愣腦的樣子,生怕說出什麼不好聽的話來,就沒好氣的說道:“可不就是咱們縣委書記嘛,咱們縣還有幾個趙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