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著趙大強居然開這樣的會議來集思廣益,想找出改善農業經濟的新路子,劉涵宇在心裏就暗暗恥笑起趙大強來,心想你出風頭去吧,在省裏跟國家領導麵前都拍了胸脯說了大話,現在想不出法子來了吧?
讓這幫人幫你想思路,沒的腦子進水了吧?這幫土包子要能幫你想得出法子,你沒來之前他們早就想了,等到現在?姐倒是能想得出法子,可是你趙書記不是能耐嗎,姐還不說想了,看你這獨角戲怎麼唱的下去!
趙大強的話音落下去之後,沉默了一陣子,下麵的同誌開始各自發言說自己的看法了,有的說動員農民進行庭院養殖經濟,有的說讓農民們開辦小型加工廠,總之都是脫離了土地使用這個範疇在憑空想。
聽了一陣子之後,趙大強抬手製止了大家的發言自己微笑著說道:“嗬嗬嗬,同誌們的想法都很好嘛!庭院小農經濟也罷,開加工廠也罷,統統都是可行的法子。
不過我倒是覺得咱們是不是從農民的土地用途上想想法子?因為畢竟能夠有條件進行庭院養殖就需要足夠大的庭院,能夠開加工廠的就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樣一來局限性就出現了,並不是每個農民都有能力進行的。
但土地可就不一樣了,平原鄉原本人均占有土地麵積就遠遠大於山區鄉,如果一個家庭有三代六口人的話,就有六到八畝的耕地。但如果僅僅種糧食的話,按今年的成本跟糧價核算,成本是每畝六百五,每畝地所產小麥的售價是七百六,也就是說僅僅有一百一十元的利潤。這夠幹什麼?夠看病嗎?夠供孩子上學嗎?顯然是不夠的。那麼如何最大可能的開發土地職能呢?大家有沒有好法子?”
眾人都愣了,誰都沒料到趙書記一個徹頭徹尾的城市人居然對土地這麼熟悉,可是他們的思維依舊局限在老思想裏麵,心想土地不種糧食還能幹什麼?就算是賣地,可耕地也不能賣啊!一時間都不說話了。
趙大強看一片沉默,就接著說道:“我這裏倒有個思路,也是我前幾天去京城跟上海考察得到的靈感,現在說出來大家討論討論成不成。”
劉涵宇先說道:“趙書記站得高看得遠,法子一定是好的,請您指導指導我們大家吧。”
趙大強微笑著說道:“農村工作創新對我們大家來講都是從沒有進行過的,所以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邊摸索邊幹罷了,哪裏談得上指導?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剛好北京有一家很知名的企業需要大量的銀杏葉提取物半成品,而我知道這個項目我們市裏已經有商家出麵拿下了加工廠的項目,接下來就需要大量的銀杏葉做加工原材料。
我也詳細的了解了銀杏樹種植、采葉等方麵的技術跟價格,發現如果讓農民們放棄種糧改種銀杏樹的話,每畝地每年可以獲得三千五百元左右的收益,扣除七百五十塊的種糧收入,剩餘還是不少的嘛!還有五年之後樹苗長成了成樹,葉子質量下降,就可以把樹賣給園林部門當景觀樹,這樣的話又是一筆收入,估計農民都會願意幹的。你們看怎樣?”
趙大強把經濟賬一算清楚,大家都紛紛稱讚這個法子好,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王四坤第一個讚成道:“哎呀太好了!趙書記這帳算得還是保守了些,您隻算了扣除一年的種糧收入七百五,卻沒算種糧成本呢,所以算下來一畝地一年收成三千四,六畝地的話可就兩萬多塊錢了呢,農民都夠娶個媳婦了,這下子可牛了!哈哈哈!”
大家都笑了起來,劉涵宇心裏暗暗稱奇,就不知道趙大強哪裏來的那麼多彎彎繞,居然這樣的事情都能被他碰到,而且人家一個人辦廠子罷了,他居然能跟工作聯係到一起,也不得不佩服他腦子真好使了。
雖然暗暗佩服,但劉涵宇還是做出一副女人家心細的模樣問道:“趙書記,您說的項目自然是不錯,但是農民都是很現實的,如果不拿出一定的真憑實據,恐怕他們不肯放棄種糧的,趙書記有保障嗎?”
趙大強說道:“這點放心,我已經初步跟廠商洽談過了,如果咱們可以合作,第一年的銀杏苗他們無償提供,而且還按照每畝地補償老百姓三百斤麥子的價格進行保底賠償,等第一季的葉子出售後補償停止,那時候估計農民就開心了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