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擾敵(3 / 3)

庸王原本沉默不語,聽兩派之人各抒己見,見楊戕進入帳內,問道:“楊兄,你對此戰如何看法?”

楊戕道:“自然是退守大同府。我軍不過區區幾萬人馬,而朝廷卻是六十萬大軍,若是還要分兵的話,隻怕更是不堪一擊。折津府、奉聖州一帶,我們剛剛占據,並不能完全控製,而大同府卻是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並且在防守上固若金湯,正好與桓齊的朝廷大軍決戰城外。”

看著有些人不解的神情,楊戕繼續道:“先前我之所以力主進攻奉聖州、折津府,一則為了提高士氣,二則為了借兩州富饒之地補充兵力。如今我們盡快將糧食征集完畢,然後退守大同府,給桓齊留下兩座空城,這樣還可以迫使他們分散兵力鎮守兩城,何樂而不為?”

“分散兵力?不錯!”

庸王點頭道,“我們雖然是將奉聖州和折津府拱手讓給了朝廷大軍,不過已經無人、無錢、無糧可用,還不得不留下幾萬人馬把守這兩座空城,對於我們而言,實在是利大於害。”

段瑞對楊戕地佩服已經到了無與附加的地步,接著道:“並且,退守大同府還有一個莫大的好處,各位看看不妨看看地圖——大同府除了城防上遠勝其餘兩城,而且背靠長城,不會腹背受敵。縱然我們此戰不敵朝廷大軍,也並非會輸得一塌糊塗,因為我們隻要越過長城,那後麵的寬廣之地,足夠我們修養生息了。如此可守、可退的局麵,應該才是楊將軍決心退守大同府的真正原因吧。”

楊戕點頭道:“正是如此。桓齊並非庸人,又有六十萬朝廷大軍作厚盾,兵力相差懸殊,不得不想一個萬全之策那。如今,我們當務之急是盡快將糧草轉移至大同府,然後趁朝廷大軍糧草未至之前,繼續對他們進行阻擊、騷擾,以此來動搖他們的軍心,打擊他們的士氣。”

“好,此計的確可行。”

庸王肯定道,“那我們就雙管齊下。一是盡快征集糧草,鞏固城防;二是派出騎兵,不住對朝廷大軍進行騷擾性攻擊,不給予他們任何喘息之機。然後,我們就在大同城上,跟桓齊的朝廷大軍見個真章!”

眾將領命,各自前去備戰。

“楊兄,你已經越來越讓我看不透了。”

遣散其他人後,庸王對楊戕道,“區區四千的兵馬,竟然可以輕鬆斬殺桓齊的一萬人馬,而己方竟然隻損失了百餘人,真可以說是駭人聽聞那。”

楊戕淡淡地說道:“庸王切莫忘記,我那四千人馬,可是由兩萬人馬精簡而成。若是我這四千人馬,當不得先前的兩萬人馬,那何苦浪費將近一月的訓練時間。既然是以兩萬人馬取勝,又何來理由沾沾自喜?”

“但是普天之下,除了楊兄你,隻怕也沒人能訓練出如此勇猛之士……”

“好了。”楊戕打斷庸王的話道,“庸王你將我留在此處,應當不是讓我來聽你的這些過譽之詞吧?我已經不是三年前的楊戕了,對於這些虛無之詞,早已經心生厭倦。庸王你有什麼話,就請直說吧。”

“天意難測,世事無常那。”

庸王感歎道,“我自小就勤讀詩書,精研兵法,並且學習、尋求做人、治國第道理,總以為憑借自己的天份和才情,能夠輕易超越幾位兄長,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可惜,我仍舊錯了,世間的很多事情,仍憑你如何努力,都是無法掌控它的。”說道這裏,庸王頓了一頓,“楊兄,你覺得此戰我們有幾分勝算?”

“半分也沒有。”

楊戕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正如你所說,世間之事,誰也不能掌控。戰場形勢也是這般,我們無法完全掌控,桓齊師徒也是無法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