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戕的確是真的明白孟啟的身份了,因為他知道這個孟啟必定是那些修仙劍派的所謂“劍仙”或者“真人”,不過既然他是修仙門派中人,為何卻插手世間之事呢,難道人間富貴竟然能吸引他麼?不過楊戕自然不會點破那什麼孟啟的身份,因為楊戕也怕自己的事情暴露,更何況孟啟此人,修為必定是高得厲害,自己決計不是他的對手。一旦暴露了身份,隻怕對方會先一步滅口的。
在江湖武林之中,擁有先天真氣的,便已經算是頂尖高手了,可以說是萬中無一。但是對於修仙的門人弟子來說,身負先天真氣,不過算得上是初窺門徑而已,根本還算不上入流。
從師傅道顛傳授的道家秘籍來看,道家的修仙境界大致分為四個層次:上清、玉清、太清、太虛。同樣,在那些佛家典籍中,佛門也有所謂的四個境界:禪定、小乘、大乘、化佛。而魔門卻是對應的:滅性、輪回、人魔、魔神。幾乎每一個境界,又有不同的階段,使得修煉者能明白自己處於哪個境界,也很容易明白彼此之間的實力差距。
當然,雖然一共有四個境界,但是無論是道家的太虛還是佛門的化佛,或者是魔門的魔神境界,當世都無人練成,隻因為達到那個境界的人,就意味著有可能飛升到茫不測的仙界之中。
對於楊戕現在的實力來說,他現在幾乎連入門都算不上,也就是說,根本還沒有達到道家所謂的上清境界。不過,由於楊戕進展神速,所以極有可能在短期內進入上清境界,正式跨入修仙之流。
庸王也不知楊戕在思索著什麼,說道:“二弟,你猜得沒錯,對於帝王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獲得長生。隻要能長生,他就能永遠享受世間的至尊榮華,永遠掌握最高的權利。”
楊戕歎道:“想不到即使以帝王所擁有的,仍然不能滿足他的貪念,莫非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麼?”
庸王擔心楊戕一時憤懣,又會說出什麼有辱皇上的“大逆之言”,連忙給他遞顏色,免得他說出什麼話落入了“有心人”的耳朵。
“無妨,此間並無其他人偷聽。”楊戕道,“別的不說,普天之下比我眼力、耳力高者,即使有,也不會多。”
庸王見楊戕說得如此肯定,又知道他的厲害,也就不再顧慮,說道:“人的權利越大,就越是不想放棄所擁有的東西。而且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是不會滿足,人人俱是這樣,又有什麼奇怪呢?更何況,若非人有貪念,豈非隻能是苟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又有何情趣可言?父皇就是習慣了高高在上,手握一切的感覺,所以才越是不想放棄。”
“耽於貪念,又如何能習得長生仙術。”
楊戕平靜地說道,“即使是練武之人,若是醉心於物欲,尚且不能達到武術的高深境界,何況還想長生成仙呢。這個姑且不論,隻是那孟啟,其身份之特殊,又有奇術,委實是大哥日後取得帝位的一大障礙啊。不過,他又是如何取得皇上信任,對他另眼相看的呢?”
庸王道:“那孟啟也的確是身負絕藝,此人看起來不過六七十歲的樣子,一個道士模樣,滿頭發須皆白,成日裏背負著一口寶劍,完全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三年前,父皇曾經有一次大病,令群醫束手無策,於是便下令廣招良醫。桓孟這時候就將孟啟引見了來,並且說孟啟乃是世外高人,習得仙術,可令皇上龍體康健。結果,那孟啟果真是厲害,隻一粒丹藥就將父皇給救了回來。因為此事,父皇對孟啟就不以常人相待了,總以‘真人’相稱,而桓孟也是因為此事,才被皇上提為宰相。父皇本想封孟啟為國師,隻是他堅決不受,隻是不知為何,卻又做了太子之師。總之,此人不僅有江湖奇術,而且其心機更是深不可測,令人無法猜度,實在是我們的頭號勁敵。”
楊戕恍然,這才大致弄明白這孟啟的身份。不過,楊戕知道,能令孟啟這麼長時間地呆在宮中,定是有什麼圖謀才是,否則的話,以他們這些“劍仙”、“真人”的身份,豈會對這世間的名利有興趣,除非他是神仙做得膩了。
想到自己這次南下竟然是如此凶險,楊戕不禁道:“大哥,此次南下,我究竟應該如何應付?”
庸王忿忿道:“雖然我們識破了他們的陰謀,卻仍然無法抗旨,所以你隻得帶一萬玄甲軍,即日南下。不過二弟你也不必過於擔憂,他們現在吃了敗仗,自然是希望你能將那些蠻夷軍隊擊潰,以便他們能將功補過,所以暫時不會對你使什麼陰謀的。隻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必須處處留意,免得為小人所乘,尤其是得勝之後,你更要小心謹慎,免得樂極生悲,為他人所乘。大皇兄此人,可是極其擅長刺殺和毒害之類的手段。”
楊戕點頭應道:“大哥放心,那些宵小之輩,是害不了我的,待我滅盡那些蠻子之後,再回來與大哥共謀大業。”
庸王真誠道:“二弟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