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蟄伏(3 / 3)

“那我該如何?”

楊戕茫然地說道,在戰場上的沉著、冷靜或者豪氣萬千,頃刻之間就消失無蹤。

“禍事是你闖來的,你應該問你才是,怎麼反來問我了?”

燕菲菲幸災樂禍地說道,“何況這樣的事情,別的人就是燒八輩子的高香,那也是求不來的啊。”

“算了。”楊戕頹然歎息一聲,道:“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到時候再說好了。”

“你們二位都在這裏啊。”

這時候羅青走了過來,笑著道:“庸王正在營帳中等候你們兩位呢,快走吧,今日可是宣布封賞的時候了。”

三人穿過幾個營帳,來到了中央的主帥帳篷。

庸王此刻已經在帳中等候,見楊戕和燕菲菲進來,迎上前去,笑道:“衝鋒陷陣,你們倒是爭相不讓,為何到了封賞的時候,卻反而落在了後麵呢?”

楊戕連忙行禮,果然見其他將領都已經到了帳中,大概今日的確是庸王宣布封賞的時候。

楊戕、燕菲菲兩人依次坐了後,庸王這才道:“經過前日一戰,我軍斬敵過萬,此都是全軍將士之功啊。所以,我呈報了朝廷,皇上龍顏大悅,認為此戰實有光耀國體之功,是以論功行賞,各位都將官升一級,並有地產、錢財等封賞。而楊將軍,此戰居功至偉,皇上特予加升兩級,榮升將軍一職。”

庸王宣布完這些封賞之後,各人相互道賀。

“此乃皇帝禦賜之酒,各位但飲無妨!”

庸王笑道,“經過前日一戰,突厥人不僅損兵折將,而失去了很多攻城的器具,可謂是元氣大傷,所以短期之內,諒他們也不敢再來叩關了,今日大家就不妨痛飲一番。”

不過庸王並沒有告訴他們,禦賜的酒不過十壇,而擺在這裏的,卻至少有二十多壇。

待眾人盡興而歸後,庸王將楊戕單獨留在了帳中。庸王道:“二弟,這次你可知為何你竟然能官加兩級,而且還得到了如此多的賞賜呢?”

楊戕幹脆道:“請大哥明示,兄弟對於這朝廷之事,許多都尚且不明。”

庸王笑道:“朝中各個勢力互相傾軋,彼此之間都有顧慮,所以都不會讓一方的勢力迅速膨脹,即使我們的將領立了大功,軍銜上的提升上也一直會受到其他勢力的打壓,所以很難出現你這樣越級提升的現象。所以——”

庸王說到這裏,忽地神秘地笑了笑,道:“所以自然還有其他勢力在幫你說話了,二弟不妨想想看,究竟會是誰呢?”

楊戕歎道:“我現在在朝廷中並無什麼有權勢又交好的人,更何況有幾人能在皇上麵前說得上話呢?莫非是皇上見我是忠良之後,所以有意提拔不成?”

“二弟其實早就應該猜到其人了吧?”

庸王笑道,“不過似乎二弟刻意想回避而已。不用想,也知道是我那皇妹為你說好話了,也隻有她是最容易左右皇上的決定的。”

楊戕歎了一口氣,說道:“實不相瞞,兄弟心中一直隻有在家鄉等我的人,即是我那未過門的妻子,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負她的。”

“誰說讓你負她來著?”

庸王自然知道他這個皇妹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所以不遺餘力地勸說道:“二弟,你重情重義自然是讓人敬服。不過男子漢三妻四妾乃是平常之事,你那未過門的妻子既然是賢良之輩,總應該理解你的處境才是。現在二弟你既然要光複楊家聲望,就必須建立不世功業,所以你若能得皇妹之助,前途自是平坦無疑。況且我皇妹實是美貌若仙,而且蕙質蘭心,類似桓齊這類的王孫公子,不知道有多少人等她垂青呢。”

楊戕明白庸王的想法,知道在庸王的眼中,欲成大事者,兒女私情必須放在一邊,若能對大局有利,自然甚好;若是無利大局,則應該置之一旁。

而事實上,楊戕小的時候,父親亦如此教導他,好男兒切不可為兒女情懷所累,忠君報國,才是應盡之道。隻是,楊戕深知李真對自己,實在是恩情並重,縱然自己建功不成,也決計不能辜負於她。不過,楊戕知道不宜與庸王探討此事,便道:“現在不過隻是胡亂推測罷了,大哥就不用替我操心了,且看日後究竟如何發展吧。對了,大哥,現在南方的戰勢如何了?”

庸王道:“目下太子和桓齊兩人,仍然主張以堅壁清野的戰術,所以他們與蠻夷大軍進入了僵持階段。以我看來,若是他們能將這個戰術堅持到最後的話,此戰勝數教大。反之,則不然了,想比你也清楚,雖然那些從京城而去的士兵裝備精良,看起來也訓練有素,但是卻大多狂妄自大,嬌縱跋扈,隻怕正麵交鋒,根本不是那些野蠻人的對手。”

對於這點,楊戕先前就有了定議,所以並不奇怪。不過,楊戕仍然說出了他的想法,這次太子連同那些京城高官之子去南方平亂,顯然誰都是建功心切,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或者還能按照堅壁清野的戰術按兵不動,死守沂城。但是時間一久,加上天氣炎熱,那些吃不了苦頭的將士們必定就會開始怨聲載道,打算出城跟那些蠻子決於死戰,。

不過那些將士縱然有什麼想法,也還是得聽從太子的指揮,所以他們需要一個說服太子出城決戰的良機。而這次,庸王大敗突厥大軍,就是他們苦苦等候的機會。太子見庸王又立大功,麵子上就會掛不住了,再加上手下的那些將士也都會力陳出城建功,所以一場決戰似乎並不能避免了。

庸王聽了楊戕的分析,若無其事地道:“太子久居京城,自然也跟他的那些將士一般,吃不了什麼苦頭,決戰之事,似乎是無法避免的。嘿,若是他能親自帶兵出戰,那當然就更理想了。”

聽庸王之言,楊戕心頭不禁一寒,他自然是明白庸王的意思,若是太子親自帶兵出戰的話,就很有可能死在蠻夷手中,那樣的話,庸王就少了一個跟他爭奪帝位的人。

楊戕心道,果然是一旦涉及權位之爭,什麼親情、友情都變得一文不值。不過楊戕仍然能理解庸王的想法,因為太子就並不當庸王是他兄弟,恨不能將之殺而後快。

“看來我們又要再次南下?”

楊戕平靜地說道,“若是太子軍戰敗,皇上大概又會派大哥你南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