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被曹操殺。華佗死於公元208年,享年六七歲。
曆史上華佗死的原因是在於他想做官從政,華佗自己出身是士人,他“遊學徐土,兼通數經”,而後以醫術精湛而名聞天下。但是,在漢代,套用句老話,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醫生,在史書上歸入《方技傳》,絕無可能單列一傳,從這個上麵也可窺知一二。
當時的魏王曹操患有頭痛病,後來尤甚。華佗醫術出名,曹操遂“使佗專視”,華佗成為了曹操的“禦醫”,華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後,說:“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是這個病一時難以治好,需要假以時日方可。在為曹操治療的過程中,華佗便開始故意拖延進程,並又借口“‘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乃歸家”,而到家以後,又假辭以妻子生病,數次逾期不歸。究其本意,乃是意圖要挾曹操,謀取官職。
曹操屢次手書招呼,又敕令郡縣發遣,而“(華)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檢”,但是他還是小心地先求證了一下,沒有就此給華佗定罪:“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華佗謊言被揭穿,下獄。
在華佗下獄後,曹操手下的頭號謀臣荀彧為華佗求情,說:“佗術實工,人命所縣,
宜含宥之。”而曹操不從,並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對華佗的鄙薄之意已然溢於言表。
作為一個醫生,把為病人治病當作一個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並以此為要挾,華佗此舉實在是有損醫德,是可稱為無良醫生,曹操對他看不起,當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華佗死後,曹操頭風病雖然還是時時發作,但亦終不悔,並道:“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此話一針見血,道出了華佗的心思和華佗被殺的原因。可歎華佗一代神醫,醫術固然一流,隻是卻欲與一代雄傑的曹操玩弄權術,未免過於小瞧了曹操
華佗被殺的真相:曾兩度要挾曹操
華佗被殺另有原因:兩度要挾曹操意圖求取官爵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今天的許多史學家也大都認為,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時刻心係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權貴,專門為曹操一個人
看病,於是借口妻子病重離開了曹操,曹操屢次催他回來他都不肯,最後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給殺了。 華佗之死責任果真全在曹操嗎?華佗真的沒有任何過失嗎?南京審計學院教授徐少錦先生和河北省平泉民族師範學校的林振清老師認為,華佗之死責任不全在曹 .兩篇論文的發表,終於解開了華佗被殺的真正原因。 曹操為何要殺掉華佗呢?《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可謂深入人心。在該書的第七十八回中,羅貫中詳細地描寫了曹操殺華佗的經過。 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後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借機殺他,為關羽報仇,於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 華佗本為“士人”,入仕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標,從醫僅是“業餘愛好”。 在中國古代社會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眾多讀書人的信條。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社會上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點,公卿大多數是熟悉經術者,漢順帝時太學生多達3萬人,學儒讀經成為社會風尚,而醫藥技術雖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卻為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名醫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這種社會風尚不能不對華佗有所影響。 據《三國誌·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