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邊關之急(十二)(2 / 2)

徐秋澗自然沒心思去看宣宗的這些妃嬪們的神情如何了,而是將目光聚在了明宣宗身上,明宣宗此時已經換了裝束,不再身作龍袍,而是一身黃金色的鎧甲,倒像是個將軍,而在他右手上,還抱著一個四五歲孩童,這孩子五官精致,如粉雕玉逐,很有幾分宣宗的英氣,又不失一絲清秀之感。

徐秋澗不禁微微一愣,下意識將目光在這孩子和孫皇之間徘徊了一陣,別說,這孩子還真有孫皇後的幾分貌美,這難道就是未來的明英宗?根據年齡推算,英宗這時候差不多應該有四歲左右,很符合條件……

正在徐秋澗沉吟間,明宣宗抱著孩子已經來到了他和於謙身邊,“讓兩位愛卿等久了……”

“不曾……不曾……”徐秋澗和於謙忙拱手應道。

明宣宗點了點頭,看了看手裏的孩童,這才看向徐秋澗道:“徐愛卿?你覺得此子如何?”

徐秋澗微微一怔,若這孩子真是未來的明英宗,他還真不好評價,明朝的衰落便是自英宗開始的,就因為未來的土木堡之變就發生在他身上,所以令他遺臭萬年了,當然,史書雖然最終給予了明英宗一個不算好的評價,但這個皇帝也有他比較中肯的一麵;

明英宗的主要錯誤發生在正統年間,說到底還是他年少輕狂,聽信王振的讒言,才有了後來的土木堡之變,而奪門之變後的天順年間,英宗的治國之道還算成熟,任用李賢,彭時等大臣,政治尚未出現過什麼大問題,而且明英宗死後還開辟了不再用活人殉葬的先例,這是在以前曆朝曆代中的帝王殉葬製度中,不曾有的。這也可能跟他一生的際遇有關吧;

明英宗是個十分悲催的皇帝,也是個令人同情的皇帝,一生短短的三十多年,卻經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從之前的皇帝,到被瓦剌俘虜,最後回京又受代宗冷待,最終又被推上權利的高峰,可謂是嚐盡了辛酸苦辣。總體來說,明英宗並不算太過昏庸,隻是土木堡的遭遇害了他,要是沒有土木堡之變,或許明英宗能夠成為一代明君。

徐秋澗心中暗暗想到,眼睛下意識在這孩子麵上看了看,道:“回皇上,這孩子麵帶玉輝,目閃灼光,微臣堅信,若能好生教導,將來必成大器!”徐秋澗平心而論的道。

“哈哈……徐愛卿之言,朕甚是讚同,朕看這孩子將來也必有成就!”隨即側頭看了看抱著的孩子,開口道:“鎮兒!等從居庸關回來,父皇就讓你拜這徐大人為師可好?”

徐秋澗聞言,身子微微動了動,光聽明宣宗對這孩子的稱呼,就更加確定,這孩子就是未來的明英宗朱祁鎮了。而且明宣宗還想讓自己做他的師傅,這怎麼成?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墮,明英宗的未來一片黑暗,若自己真成了他的老師,自己的一世英名豈不是毀於一旦,趕緊就要開口,但幼年的明英宗則搶先說話了;

“我才不要拜他為師呢!將來兒臣要像父皇你一樣,帶兵禦駕親征!消滅韃靼,消滅瓦剌……”年幼的明英宗眨著大眼瞧了瞧徐秋澗,不斷搖頭,大概年紀還小,說話有些牙牙學語一般,樣子很是呆萌。

徐秋澗微微一顫,這算是土木堡之變的一個前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