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君怒(三)(1 / 2)

工部尚書府中,楊榮和一幹其他大臣此刻正焦頭爛額的商量著對策,不久前,他得知徐秋澗等幾人被明宣宗下了大獄,正準備聯合眾位清流大臣進宮聯名勸鑒!

畢竟徐秋澗自接任錦衣衛指揮使還並未聽說他幹過什麼壞事,而且還使得錦衣衛作風大改,現在他們算是知道這個年輕人或許真有經天緯地之才,可不能就這麼被明宣宗殺了。

“諸位同僚!既然大家都決定進宮勸鑒!那事不宜遲,我們這就進宮吧!否則遲了,徐大人和於大人這兩個曠世之才真要被處決了!”在眾人達成協議後,楊榮開口道。

“楊閣老說的是啊!那趕緊進宮吧!”一幹大臣互相對了對眼,紛紛站起了身。

不過在場卻還有一位官員並未急著起身,且還端著一杯香茶悠閑自若的品嚐著!模樣好不愜意。

眾人都起身了,唯獨此人依舊端坐,自然極為顯眼,楊榮很快就注意到了他,一看竟是今天白天在宮外狩獵場那個‘譏笑’他的儒雅將軍!不由得把老臉一拉,很是不悅的道:“周大人這是何意?我等都進宮麵聖勸鑒,你卻還在此端坐,是何道理?”

儒雅將軍這才緩緩放下手裏的茶杯,話語有些漫不經心,道:“諸位大人真以為現在進宮勸鑒皇上,就能救得了徐指揮使和於大人?”

“你這是何意?皇上善聽勸言,我等進宮勸鑒皇上饒恕徐指揮使等人,難不成皇上還不聽嗎?”一位清流大臣很不高興道。

儒雅將軍沒立刻回答,微微笑了笑,才道:“周某曾聽聞在皇上冊封那徐秋澗為錦衣衛指揮使和授他尚方寶劍之時,諸位大人都曾進宮苦勸過皇上,可結果呢?據說你們還有不少人跪暈在朝堂之上了,但皇上依舊沒有改變主意啊!”

“你……”那大臣被儒雅將軍一席話堵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楊榮聞言也不禁皺了皺眉頭,因為當日他也是跪暈之中的一員。

“哼!那又怎樣?不試試怎麼知道,總比眼睜睜看著徐大人他們被殺吧!”又有一個大臣冷聲道。

“是不能怎樣!但足以說明諸位大人的話有時候在皇上麵前也不好使啊!像這等無用之功,周某才不願去做呢!”儒雅將軍似笑非笑的道。

“哼!像你這等無情無義之人,本官真是羞與你同朝為官!你不去也罷!我們自個去,諸位大人我們走……”那清流大臣氣的不輕,直接就想招呼眾人走了。

“且等等!皇上最近確實越來越不聽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勸言了!”楊榮一陣猶豫,還是叫住了眾人,隨即將目光深邃的投向了儒雅將軍,“不知周大人有何高見?”

見楊榮發話,一幹大臣隻得駐足了,畢竟這可是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沒幾個敢不聽。

見楊榮有意訊問,儒雅將軍這才正色道:“高見道談不上,隻是想告訴諸位大人一個事實而已,想必諸位大人也知道今天皇上為何要治徐指揮使等人的罪了吧!”

“這老夫略有所聞!聽說他幾人今天不顧免死金牌,用兩把尚方寶劍,當著皇後娘娘的麵斬了皇後的胞弟!皇上因此而震怒……”一個官員道。

“我看徐指揮使幾人今天都做的很好,本官也聽說過那孫彤,其仗著皇親身份,在京城無惡不作!死了有什麼不好!皇上居然還要遷怒於他們,豈不是昏君之為麼?”另一個官員也鳴不平道。

儒雅將軍搖了搖頭,“各位大人真以為皇上之怒是在於孫彤被斬麼?”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依我看來,皇上今天發這麼大怒,原因有二,其一嘛,就是……”儒雅將軍說著,帶著笑意望了望一旁的楊榮。

楊榮麵色微微一燙,他自然知道對方的意思了,顯然是想說今天在獵場,自己給了皇上一個不痛快!趕緊催道:“行了!其二又是什麼?”

“這其二吧!也是主要原因,我今天聽聞皇上回宮,便見皇後大病不起,連太醫都束手無策,皇上本就心情低落,如此豈不是怒上加怒,最後他聽聞皇後是看到孫彤被斬一幕才一病不起的!諸位都知道皇上和皇後伉儷情深,試想他會將這通火算在誰頭上?”儒雅將軍侃侃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