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徐秋澗按照明宣宗的旨意去了朝堂;
直到早朝快要結束的時候,明宣宗才命王振宣讀了授予徐秋澗尚方寶劍的聖旨,這道聖旨一宣,便又遭到了滿朝文武的極力反對,滿朝文武皆紛紛跪地,求明宣宗收回成命,可惜明宣宗根本不予理睬,讓徐秋澗接了聖旨和寶劍後,便憤憤一揮衣袖,回了內殿,又來了個閉門不出,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任憑這些大臣在朝堂上如何跪諫!
眾大臣倒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隻怕就算他們這次跪死在朝堂上,也不能令明宣宗改變主意,隻得垂頭喪氣的出了朝堂。
而這對於徐秋澗來說無疑是喜憂參半的一件事,喜的是,他萬萬沒想到明宣宗會授予一柄尚方寶劍給他,要知道明朝的尚方寶劍可是具有先斬後奏的特權,非一般政務要臣是不可能得到的,而對於他這個初到京城為官不到兩天的地方上官員來說,可謂是天大的恩澤了,不管這麼說,明宣宗終究還是承認了他的個人能力,而且有這麼一柄尚方寶劍在手,對以後為官行事絕對沒有壞處。
憂的則是在麵對滿朝文武時就有些難為情了,先前明宣宗任命他為錦衣衛指揮使就已經令滿朝文武對他有些成見了,現在又將如此貴重的尚方寶劍授予了他,這滿朝文武對他的看法定然又要下滑,畢竟這尚方寶劍太貴重了,他們這些老臣有的當了一輩子的官,都未得到過封賜,卻被徐秋澗這麼一個黃毛小子搶了先機,多半有很多人是不舒服的,而且明宣宗為了籠絡重用他,連續兩次不顧滿拆文武的反對,都要堅持自己的決定,肯定有大臣會想,是他在明宣宗麵前吹風打氣,才會令明宣宗這般器重他的。更重要的是,尚方寶劍具有先斬後奏的特權,落在錦衣衛的手裏,以後對他們這些清流大臣也是個不小的威脅。
如此,諸般不是,便都落在徐秋澗自己的頭上,他已經注意到了不少大臣對他投來了不太友善的目光了,就連楊榮和楊士奇等幾個清楚他為人的老臣望向他的眼神都變得有些模糊了,出了朝堂,楊榮隻拍著徐秋澗的肩膀說了一句話;
“尚方寶劍乃先帝所留,擁有先斬後奏的特權,望慎用之!”楊榮說完,便唉聲歎氣的離開了。
徐秋澗無意牽涉進朝中各勢力的政治鬥爭,他的唯一理念就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倒也並不怎麼在乎這些清流大臣對他的看法,他相信,按自己的原則行事,這些清流大臣最後終究還是能看得見他是忠是奸,做的是對是錯的!
下午,王振又為徐秋澗帶來了一個消息,說明宣宗賜給了他一座府邸,就在京城離皇城不遠的地方,還說這府宅原本是漢王朱高煦在京城的行宮,自從四年前明宣宗平息漢王叛亂,並處死漢王全家後,這府邸便一直空著無人居住,反正空著也是空著,如今便賜給徐秋澗做府邸了。
這倒是個好消息。來到京城後都一直住在官驛裏,如今他都是錦衣衛指揮使了,也是該有一座自己的府邸了,既然明宣宗賜給他的府邸從前是漢王的行宮,想必也不會太賴,畢竟是堂堂一個王爺的家嘛!想到這裏,徐秋澗心裏有些激動,所以簡單的和劉恭交代了一番,便匆匆回了官驛,通知白如鳳和蔡宏兩人搬進了漢王府。
不得不說,漢王朱高煦生前是個極為奢侈的王爺,留下的這座府邸當真不小,裏麵光大大小小的花園都不下十餘個,而且府邸的建築格調也與皇城紫禁城有的一拚,無論是建築頂上的犄角浮雕,還是台階上的石質構造,都與紫禁城裏的設計十分相近,這朱高煦生前想當皇帝得快發瘋,竟連自己的府邸也修建得跟皇城很是相似,想必沒少在上麵花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