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聖旨(2 / 2)

“哎!夏大人名氣,下官也早有耳聞,今天突聽到其病入膏肓的噩耗,實在讓下官萬分惋惜,難道我朝真要痛失一棟梁不成?”徐秋澗不禁悲歎道。

“生老病死乃是天道,無可變更,這夏老頭子無非就是可能要比我們先走一步罷了!他倒是很快就能解脫了,可我們這幾個老骨頭不知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啊!”說話的是蹇義,恐怕在場也唯有他才能說出這番話,畢竟他和夏元吉曾經十分交好,另外它的年歲也是最長的,自然對生死也早已經看的平淡了。

一旁的楊榮和楊士奇則皆苦笑不已。

“蹇老大人何出此言,你與兩位楊大人看上去還如此老當益壯,將來定會長命百歲的。”徐秋澗道。

“長命百歲!嗬嗬,等你哪天真正能坐上我們這位置的時候,或許就不會這麼想了。老夫這大把年紀了,早就看慣了這官場上的一切了,然而真想退隱時,卻又欲罷不能啊!”

徐秋澗不禁暗自點了點頭,這蹇義之言當真說的沒錯,求官雖難,然而有時罷官更難,尤其是官居一二品的朝中大臣,無論是學識還是才敢都當屈指可數,他們無疑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皇帝是不會輕易砍掉自己的左膀右臂的,因為他還要用他們來鞏固統治,治理天下!即便有的大臣年事再高,皇帝也是不同意其告老還鄉,甚至他還巴不得這些大臣們為朝廷耗盡最後一滴血呢!

和三個老臣一路長談,徐秋澗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不知不覺,便出了宮門,時間也不早了,徐秋澗客氣的和三位老臣道了別,便回了官驛。

......

第二天早朝,明宣宗當著滿朝文武宣布了兩道聖諭,第一道,便是任命錦衣衛指揮使樊忠為伐北大將軍,讓其率領五萬大軍於第二天北上開平府以應付北平府的突發事件,全部大臣並不奇怪,因為明宣宗在昨日的早朝上已經提前給他們說了。關鍵是第二道聖諭,這第二道聖諭竟是要讓徐秋澗暫代錦衣衛指揮使一職。

明宣宗做出這番決定,事先並未有和文武大臣商討過,當真是讓滿朝文武始料未及的,而且當即就引起了不少大臣的極力反對,其中就有楊榮和楊士奇等人,在他們看來,錦衣衛一向都是影響朝廷和諧的最大毒瘤,裏麵烏煙瘴氣,邪惡無比!而他們對徐秋澗的映像還不錯,自然是不希望讓徐秋澗涉足其中,也更不希望他做這錦衣衛的最高指揮官。

楊榮和楊士奇向來都是朝中清流勢力的靈魂人物,他們的舉止可謂是牽動了整股清流勢力,一幹清流大臣在他們的帶領下,當即跪在了朝堂之上,聯名請命讓明宣宗收回成命,不然便長跪於朝堂上!

明宣宗並非糊塗皇帝,他不輕易做出決定,但一旦做出的決定是不會輕易更改的,即便是麵對滿朝文武的反對聲,他也會視若無睹,這一次他選擇了他一貫的方法,索性回了後宮閉門不出,任憑滿朝文武如何跪諫,也不予理睬,滿朝的清流大臣在朝堂上久跪不起,直至天黑仍不見明宣宗出來,這些大臣大多數都是老胳膊老腿,如此長跪如何消受得了,期間就有一個又一個的大臣直接暈倒在朝堂之上,無奈一個又一個的被人送回府邸去了,楊榮和楊士奇赫然也在其中!

PS;難,難,難!難於上青天啊!寫作太費事了!明天要斷更幾天了,大概五天的樣子。若有耐心的讀者可以等等看,若無耐心的,我也沒辦法,大不了將本書從你們的收藏夾中刪除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