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冰種祖母綠(2 / 2)

真正要鑒別一件翡翠的好壞,還得看水、底和色,如果是加工好的,還得看它的做工。

王師傅簡單的幾句話便包括了翡翠的種、水、色、底四個方麵,簡明扼要地勾繪出了周宏寶這件翡翠的價值,實在很見一個解石師的功夫。

眾人聽了,都不由佩服地鼓起掌來。

種指的是翡翠的基本質地,也是對一件翡翠產品的最基本的描述。

市麵上一般對翡翠的質地有老種、新種、玻璃種、冰種、蛋清種、豆種、油青種、藍花、藍水、晴水等等之分。但這隻是翡翠好壞鑒別的一方麵。

“水”是翡翠評價的重要因素,行內俗稱“水頭”,透明度高的即為水頭足,這樣的翡翠顯得晶瑩透亮,給人以水汪汪的感覺,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幹澀、呆板,給人以幹巴巴的感覺,即為水頭差,水不足。翡翠的透明程度可大致分為透明、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翡翠越透明,則其價值越高。

“底”指的是翡翠絮狀物(又稱棉),黑斑,其他色斑的多少程度。由於翡翠是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其結構多為纖維狀結構和粒狀結構,雜質的多少程度也必然影響翡翠的價值。

“色”指翡翠的顏色。

翡翠常見的顏色有綠色、白色、紅色、紫色、黃色等,其中以帶綠色為最優的品種,如果一件翡翠中既有綠色,又有紅色和紫羅蘭色,那也是一件非常難得的翡翠。

對於綠色的翡翠來說(例如戒麵),傳統上有“濃”、“正”、“陽”、“和”之說。所謂“濃”是指綠色飽滿、濃重;“正”是指綠色純正,不含雜色;“陽”是指綠色鮮豔、明亮;“和”是指綠色均勻、柔和。

“工”是指一件翡翠成品的形狀、做工、以及重量三個方麵,由於翡翠成品在設計師、工藝、文化內涵、製作年代、體量等方麵的差異每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名師製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或者是是年代久遠,重量又重的,那肯定就值錢得多了。

周宏寶這個冰種翡翠,水頭又足,個頭也不小,又是冰種無斑痕冰種祖母綠翡翠,可以說是特級貨。王師傅說至少在百萬以上,那還是保守了。是因為,他們吃這碗的人不敢把飯說得太過的原因。實際上賣得好的話,賣兩百萬也沒什麼問題。

周宏寶接過翡翠,便順手將手裏準備好的一遝錢放在了王師傅的手裏說道:“師傅辛苦了。”

王師傅急忙說:“我輸了,怎麼還能收你的錢。我不敢收。”

周宏寶早知道他會這樣說,便接著說道:“這不是工錢,這是我給你的紅包。與輸贏沒關係。”

王師傅知道周宏寶不想讓他白費力氣,也就接了過來,看著周宏寶轉身朝座位上走去,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心裏不由說了聲:慚愧,以後對任何人再也不敢小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