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聖人,是祖是師,咄咄西來東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鎮南天。”
齊雲山上太素宮內,一老一少盤坐在蒲團之上。老道:“清玄徒兒機緣將至,大道可期啊!”麵色清秀有些瘦弱的小道士問到:“師傅你大限將至啦~不至於吧~我看你雙腿站如鬆行如風的,不像是壽元將近啊,你可別說你要白日飛升啊,來個末代第一人哈。”
“混賬,我教你的都忘了,機緣是機緣,懂不懂,沒大沒小的,回去把《道德經》、《清靜經》、《南華經》、《黃庭經》、《太平經》、《易經》、《太上感應篇》、《太平經》、《度人經》各抄一遍,焚香上天。”老道狠狠的瞪了一眼,轉頭不理。
“嘿嘿,師傅別啊,抄完就燒多浪費啊-現在提倡節約、環保喲,嘿嘿。師傅你可是末代僅存的大人物啊,啥事讓你那麼高興啊”青玄說道。“為師昨日深夜有感今日必大機緣,果然今早紫氣東來霞光萬彩,為師決定寅時(虎),五行為“木、火“,這時突破為師有很大把握度過天劫舉霞飛升,做做這末代第一人!”老道撫須說道。
“師傅,您別想不開啊,自朱元璋起斬龍脈至朱棣布下封絕陣,天地靈氣日亦削薄,天地有感似放棄這方世界,天劫越來越重,多少道門天縱奇才含恨而終死於天劫之下。加上明清時期佛門道統打壓,您可是道門僅存的幾位大佬啊,您可別想不開啊。您走了道門就少了一棵擎天大樹,望您三思啊。”清玄拜服說道
“唉,我們一生的追求不就是得道成仙嗎?我們的追求、先輩的遺憾。從古至今,不成功便成仁。錯過了就沒機會了,畢竟我們不像佛門修來世。
世人學道不成,病在好高惡下。哪知高處有險,低處安然,就像掘井似的,不往高處去掘,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這樣,要在下邊兜底補漏,別人不要的、你撿著,別人不做的、你去做,別人厭惡的、你別嫌,像水的就下,把一切東西全都托起來。不求人知,不恃己長,不言己功,眾人賓服你,那才是道。
人的心裏,總是好高,都是愛好。哪知,事全糟在高上、壞在好上,好上、高處哪裏有道呢?人是正眼沒開,把道看錯啦!別人不做的、你去做,別人拋棄的、你撿來,那就是德,也就是道。像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托起來,自然歸服你,自然服從你,這就叫托底。可惜人都好搶上,不肯就下,所一離道遠啦!
學道先學低,不可著相。我和你師公先學討飯,討飯三個月,行路二千裏。某人跟著學道,師臥他也臥,師坐他也坐,寸步不離,旁人說他準得道。我說他一輩子也得不著!因為他學的是假相,離道太遠啦!
高的少,低的多,你講的道高,高人能有幾個?必須能高能低才算有道,高處鑽不透不能成,低處低不到底不能成。
我學道先學損、學窮,別人學高、學講學問,所以沒趕上我。
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這是得道的要訣。
好高是貪、怕壞是粘、好好是孽,嫌不好是缺德,不盡職是丟天命。
隻一個“好”字,把英雄豪傑都坑害啦。”老道撫須歎息道
“師傅,徒兒知你道心穩固,求道心切。可是天劫可不鬧著玩的,自封絕陣後天道放棄此方天地每逢渡劫者都是九重紫府雷劫,至今無人得道,且身死道消!望您慎重!慎重!”清秀道士哀求道
問道,聞道,知道,行道,才能得道。
問道是開始,是生命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