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出鍋了,這個時候李恩帶著德國發過來的電報走進了趙家大院,見李恩進來,山裏紅不由分說抓起一把幹果和糖塊就塞到了李恩的兜裏。
“四姐你客氣了,這太多了。”
“多拿點兒,給兒子和閨女吃,今兒回家過年,明天一定要來拜年啊,給孩子的紅包讓安鳳送過去了。”
“老太太您吉祥啊,少爺擱德國發了封信,用電報發的,旅部的通信兵直接送到咱這兒的。”
“念清來信了,快給我瞧瞧。”趙光宗聽到了兒子的來信格外的激動。
“信擱這兒了,老爺子,老太太,我回家了啊,我家也下餃子了。”
餃子好了,飯菜也齊了,全家人都坐了下來,趙冬仁拿著父親的信給全家人念:
“新年之際,闔家歡樂。軍命在身,出使海外,千裏之隔插翅難回,隻能隔海相望,一聲感歎。望父母大人安好,妻兒吉祥如意,完成軍命當無暇一切念想,定火速回家團圓。”趙冬仁念完之後,王晴兒接過了電報,仔細地瞧了一瞧。
“冬仁真棒,念得一個字都不差,這長了一歲學問做得也好了一些。”
“娘教導有方,督促日日讀書。”趙冬仁回複到,王晴兒看了之後摸摸趙冬仁的小腦袋。
“動筷子吧。”趙光宗聽了趙念清的家書之後索性就讓大夥開席,年三十就這樣熱熱鬧鬧的過去了。
2。
這一年,關東軍的司令部緊張而又忙碌,進攻東北的作戰計劃在關東軍的司令部是不斷地修改、完善,本莊繁對眼下的作戰部的工作效率很是不滿意,司令部的人員是更換了一茬又一茬兒。
吉原作為陸軍的作訓課課長,奉命改進陸軍步兵的刺刀戰法,研究了一段時日之後,吉原來到了本莊繁的司令部。
“報告司令長官,中佐吉原向您報道。”
“吉原君在這些年的軍旅生涯中曆練了不少,成長了許多,接下來要為帝國的大戰略做出自己的貢獻。”
“多謝長官信任,吉原一定更加努力。”
“前些日子我見過了我的老師渡邊將軍,中國甲午年的海戰開始,我們的帝國海軍和陸軍在東亞的戰場上可謂是所向披靡,不論是清國的北洋海軍和陸軍還是俄國的遠東艦隊,都被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勇士用不畏懼死亡的武士道精神所戰勝,唯獨在遼西和山海關,是我們大日本帝國陸軍的永遠的傷痛,這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一次徹徹底底的慘敗,我的老師渡邊將軍就是在那場微不足道的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一隻胳膊,多少年來,渡邊老師對此耿耿於懷,而今,渡邊隆一子承父業,任職近衛第一旅團,這個重要的時刻,我們真的是不敢出現一絲一毫的失誤。”
“長官閣下的言外之意是要我們了解遼西當今的狀況。”
“遼西的狀況我們已經很了解了,我們要知道的是當年的鎮北侯趙氏家族的情況,畢竟,這個家族也是一個優秀的武士世家,他的存在終究是大日本帝國的陰影,還有,渡邊將軍一生都在研究刀法,可謂掌握了中國的絕大多數的主流刀法,唯獨是趙氏家族另類的刀法讓渡邊將軍的一世英名毀掉了,大戰之前必須搞清楚這個另類刀法的路數。”
“明白!”吉原隨即離開了本莊繁的辦公室,開始了解遼西趙氏家族的一些情況。
趙冬仁七歲了,念了兩年的私塾,認識了很多字,在老進士鄭孝賢的精心調教下趙冬仁寫了一手不錯的好字,可惜歲月不饒人,高壽的鄭孝賢沒能見自己的學生趙念清最後一麵就匆匆離開了人世,佟卓和趙光宗商量了一下之後讓王晴兒帶著趙冬仁到奉天去讀小學,七歲的趙冬仁和父親趙念清一樣,小小的年紀就離家求學。
當年山海關一戰,渡邊次平斷了一隻胳膊,這支錦州八旗軍人人一把腰刀,刀鋒犀利,招招見血,特別是趙及第的秋風落葉刀給渡邊次平的心裏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陰影,甲午大戰之後,渡邊次平二十年來苦心鑽研刀法,卻對趙家的刀法百思不得其解,始終得不到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