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894年,農曆甲午年,中日爆發了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曆史上稱之為甲午戰爭。
戰爭始發於朝鮮半島,後波及到東北地區,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將大清北洋水師全殲於威海劉公島之後,日本陸軍長驅直入,直逼山海關。為了迫使李鴻章早日在馬關簽訂條約,一支五千人的日本陸軍混成旅團從金州出發,穿過營口,經過遼西,徑直奔向山海關,一路上日軍如入無人之境,駐守的淮軍望風而逃,不戰自退,一時間山海關危在旦夕,日軍企圖進攻山海關迫使清政府早日議和的目的幾乎要成為現實。值此危機之時,紫禁城派出八百裏加急至遼西義州,鎮北侯時任錦州副都統的趙及第奉旨率八旗兵馬至山海關阻擊日本陸軍進攻。
深夜,日軍抵達山海關外五十裏處的下馬甸,日軍指揮官渡邊次平下令部隊紮營休整,經過了一天的強行軍,日軍士兵已是疲憊不堪,休整的軍令傳達下去之後,緊張的氣氛在日軍當中瞬間消逝。
在黑木崖的山坡之上,大清鎮北侯,錦州副都統趙及第見日軍放鬆警惕,下達了進軍的命令,兩千八旗精銳士兵緩緩地向日軍軍營的方向推進。
趙及第一聲令下,綁著火藥,帶著火苗的箭從弓箭手的強弓中射出,八百弓箭手的弓箭如大雨一般,頃刻之間被射進日軍軍營,瞬間,日軍營帳被點燃,日軍軍營化作一團火海。
“侯爺,衝不衝!”趙及第手下的旗鼓佐領李貴手持腰刀向趙及第請戰。
“等著,傳我軍令,繼續向倭寇營地射箭。”
“得令。可是侯爺..”
“倭寇的軍隊是陸軍混成旅團,人數比咱們多,盡管他們手裏的家夥是老舊的火繩槍,但是這小鼻子的衝鋒勁頭太足了。咱們兩千人馬,配了八百支漢陽造的破槍,盡管槍破,但是比小鼻子的好,咱們得好好利用這手裏的家夥,不能像曾格林沁那樣傻了吧唧的拿大刀對大炮,找死呢!可惜了,要是咱們有幾門格林快炮就中了,李鴻章的淮軍到關鍵的時候根本指望不上,大大地不中用!十幾萬的淮軍,清一水兒的快槍,一戰即潰,從朝鮮退到遼東,從遼東退到熊嶽,從熊嶽敗到山海關,李忠堂不是管不了他的淮軍嗎,本侯爺替他整肅軍紀。”趙及第說著說著便是一肚子的怒氣,掏出自己的腰刀,一刀插到地上。
“侯爺息怒。”李貴上前一步扶住趙及第。
“這幫隻顧私利,一心謀求升官發財的家夥,他們心裏哪裏有大清,朝廷用大把銀子堆出來的北洋水師,亞洲第一艦隊,跟小鼻子打,一艘倭寇軍艦都沒打沉,幾十艘軍艦讓人堵在劉公島給吃了,丁汝昌一死報國盡忠就完事兒了嗎!他這是毀我大清基業,命令李貴,趕忙帶領一隊騎兵,沿山海關一線巡視,凡是不戰而退的淮軍,軍官就地問斬,都他媽退到山海關了,背後就是皇上和老佛爺,還他媽還往哪退!”
遭到了清軍突然襲擊的日軍,在弓箭和大火之下,死傷嚴重,渡邊次平的營帳被清軍的火箭射中,帳篷燃起了熊熊大火,渡邊次平倉惶穿上軍裝,提起指揮刀逃出了軍帳,站在營地中央,下達了停止救火的軍令,命令手下的士兵,拿起武器向清軍進攻。
站在山上的趙及第拿著英製航海望遠鏡,借著火光看到日軍反擊的意圖,便下達了阻擊的軍令,八百名持步槍的鑲黃旗士兵接到軍令之後,迅速衝下山坡,到達指定的阻擊地點,一陣密集的射擊之後,大量日軍士兵在突圍的過程中被擊殺,渡邊次平見此情形,再次下達突擊的命令,日軍士兵像潮水一般湧向山海關清軍防線。
戰鬥打了整整一夜,山海關防線堆滿了日軍和清軍的屍體,清軍憑借防禦工事的優勢更多地擊殺日軍士兵,一夜的激戰,日軍損失近半數兵力。到了清早,日軍調來了騎兵聯隊,準備向清軍的防線發起最後的攻擊,渡邊次平親自上馬提刀。
“侯爺,我們的子彈沒有多少了,每個人手裏還不到十發子彈了。”
“李貴,你不是後押運了一批子彈過來嗎,趕緊分發下去。”
“侯爺,這批子彈裏邊兒是火藥,根本沒有槍藥,隻能打響兒冒煙兒,根本打不死人。”李貴低聲地對趙及第講到。
“媽蛋的,水師的炮彈造假,連他媽陸軍的子彈都摻假,漢陽兵工廠出了會貪汙軍費還會作甚!小的們,把弓箭全都射出去。”
“侯爺,弓箭也沒了,日本人太多了。”
“上腰刀,掛黃龍旗!”趙及第一聲令下,全部八旗士兵抽出腰刀,走出工事,勒緊韁繩,準備和日軍做最後的決戰,大清的鑲黃旗和趙及第的趙字帥旗在秋風之中,氣氛顯得格外悲壯。
“兵隨將走草隨風,過河卒子不後退!將無貪生意,士無怕死心!大清的鎮北侯在趙家傳了整整九代人,山海關從未在我們的手裏失守,我趙家隻有戰死的鎮北侯,沒有後退的鎮北侯,有本侯爺在此,大清的龍旗將高高地飄揚在山海關的城樓之上!小鼻子想進山海關,隻能從我八旗將士的屍體上踏過去!”
“龍旗飄揚戰鼓擂,八旗精銳震四方。十三遺甲打江山,清風滾滾掃四方。”趕上朝廷洋務運動之際,趙及第當年到外國考察時覺得外國的軍隊都有軍歌,唱得很是提士氣,於是乎自己回去之後為錦州的八旗軍隊寫了這樣一首軍歌,一傳十十傳百,一年有一年,唱了十幾年的光景,而今這首軍歌在山海關前唱得格外的悲壯,趙及第知道,這一戰,很多將士將死在這片他們摯愛的土地上,但是,即便是死,大清精銳,傳承三百年的八旗榮耀絕不能被踐踏。盡管多年來趙及第瞧不上曾格林沁的戰法,但是,對曾格林沁的精神趙及第很是欽佩,看了看北京的方向,八旗將士喝下最後一碗壯行的酒,抽出了自己的腰刀。清軍此時此刻的鬥誌格外的旺盛。
“讓****的瞧瞧我大清八旗精銳中的精銳。”趙及第抽出自己的秋風寶刀,帶領著手下的八旗軍準備向日軍的軍陣發起衝鋒。
渡邊次平的參謀此時發現了清軍已經沒有子彈的情況,趕忙向渡邊請示,炮擊清軍陣地,以突破清軍防線。渡邊趕忙拿起望遠鏡,看過清軍陣地的情況之後,下令日軍士兵放下手中的槍炮,持軍刀與清軍決戰。
“旅團長閣下,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下令炮擊,隻有二十分鍾,我們就可以突破清軍的防線。”
“不不不,我們的炮火打了一夜,沒有消滅多少清軍,我們卻損失了很多士兵,這夥清軍的戰力還是很強的,想必是傳說已久的滿清八旗軍,大清帝國的精銳之師。現在,他們沒有子彈了,我們還要用炮火攻擊他們,這不是武士的作風,不僅如此,我們還助長了清軍的士氣,給了他們以無限的榮耀,我們要用軍刀將清軍防線撕碎,不僅要擊潰大清最後的精銳,還要將他們的榮耀踐踏在我們的腳底之下,進攻!”一聲令下,日軍傾巢而出向趙及第的防線進攻。
“他們用刀了,把槍扔了。”李貴見此情形大為不解,實在是無法理解眼前的日本陸軍士兵將壓在槍膛裏的步槍子彈一顆一顆地推出槍膛,將刺刀插到了步槍的前麵兒。
“****的太猖狂了,既然用刀,就讓他們嚐嚐我們趙家腰刀的厲害,在咱們遼西,我們趙家的榮耀靠的是趙家的腰刀和大弓不像他奶奶的佟家,靠女人的細腰贏得聖上的恩寵,更不想崔家靠投機倒把隻會用錢,至於高家靠著姻親攀附權貴,我們是大清的巴圖魯,在朝廷的危難之際,我們要用生命捍衛大清,小子們,我趙家軍隻有死在進攻路上的,沒有死在後退途中的,進攻!”趙及第也下達了進攻的軍令。
兩軍騎兵此時在狹長的山海關防線展開了激烈的搏殺,趙及第提刀從亂陣之中砍殺出一條血路,直奔日軍主將渡邊次平。渡邊次平見趙及第殺了過來,拽緊了自己的韁繩,馬頭對準了趙及第的軍馬,一場惡戰到了不可避免的程度。
趙及第身著清軍鑲黃旗金甲,頭盔上雕了兩條栩栩如生虎頭,手上提的是趙家祖傳的秋風寶刀,胯下一匹大黃龍馬。談及秋風寶刀,此刀鑄造於大清順治元年秋天,在二百年前的山海關大戰之中,為李自成的大順軍中有一大將,身高九尺,力拔千斤,手持大斧,綽號“破千軍”清軍多員戰將被其斬落於馬下,清軍力戰一天,“破千軍”的軍陣始終無法攻破,值此千鈞一發的時刻,趙家的先祖趙那瀾,時任鑲黃旗護軍統領,手持金雕大弓,見兩軍軍陣交彙之際,一箭射落大順軍帥旗,頃刻間大順軍軍心大亂,破千軍回頭一看,趙那瀾瞅準時機,一箭將破千軍射落馬下,之後便率領手下護軍向大順軍發動攻擊,趙那瀾身先士卒,在軍鎮之前一刀將破千軍斬落馬下,轉瞬之間,戰局發生了變化。定都中原之後,為表彰趙定關的勇氣與功績,孝莊皇太後下懿旨封趙家鎮北侯爵位,賜秋風寶刀一把,黃色龍旗一麵,龍旗上由皇上親筆題寫的“一箭定三關”五個大字,寶刀為家族長子長孫所繼承,龍旗則時刻懸掛在趙家的祠堂之中。秋風此寶刀傳至趙及第手中已有二十餘年,伴隨趙及第參與了對太平軍的作戰、撚軍作戰、收複新疆的西征作戰,此次對日作戰,趙及第再次執起秋風寶刀,和倭寇一決高下。
麵對殺氣騰騰的趙及第,渡邊次平胯下一批德國純種黑色軍馬,身著新式陸軍軍裝,手持三尺長日製武士刀,看著趙及第,渡邊抽出自己的軍刀,用白布將軍刀擦得格外的閃亮,刀尖兒指向了趙及第。
“大日本帝國陸軍近衛第一旅團旅團長,渡邊次平,少將軍銜,敢問閣下姓名。”
“操!你個小鼻子會說漢話,挺好,老子正愁不會說你們小鼻子的麵條軲轆話。老子是大清鎮北侯,錦州副都統,趙及第,鑲黃旗一品武將,雙眼花翎。”
“將軍的騎兵果然勇猛,蒙古的戰馬雖然矮小,但是靈活性和耐力以及速度確實是好於我大日本帝國陸軍的戰馬,早就聽聞鎮北侯將軍是善於禦馬和訓練騎兵的人,今日一見,名不虛傳。但是,您是大清國的貴族,怎麼能說這樣粗魯的話侮辱我們偉大的大和民族,您這是對武士的極大的侮辱!”
“我去你媽了逼的,偉大的大和民族,回你東瀛彈丸之地去偉大吧!剛剛你小子領略過我八旗將士的射術,待會兒不僅要讓你見識一下我大清的騎術,還要讓你嚐嚐我們的腰刀。”
“趙將軍執意阻攔皇軍進入山海關,看來隻有一戰了。”正在二人陣前對話之時,渡邊的衛兵拿起了步槍,裝上了子彈,槍口對準了趙及第,卻被渡邊大聲嗬斥。
“八嘎,對麵是清國的武士,我們是大日本帝國的精銳,作戰保持武士的作風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精髓,讓我們用武士刀來解決接下來的戰鬥。”
趙及第不再和渡邊對話,二話不說提起腰刀向渡邊的腦袋砍去,渡邊的腰刀是橫刀一擋,躲過了一劫,兩人之後大戰二十合不分勝負,趙及第又是一刀走空,渡邊瞅準了機會一刀刺傷了趙及第的肩部,趙及第回身一刀砍翻了渡邊的軍馬,渡邊跌落馬下,順勢便是一刀砍傷了趙及第的黃龍馬馬蹄,趙及第的馬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趙及第被黃龍馬摔了下來,一時間身體無法動彈,倒在地上的渡邊趕忙撿起自己的武士刀,起身衝向趙及第,揮刀向趙及第砍去。趙及第雖摔下了馬,但是秋風寶刀仍舊在手裏握著,生死瞬間,趙及第使出了趙家世代相傳的殺手鐧“秋風落葉刀”,一腳蹬地,腰身一轉躲過了渡邊的軍刀,起身躍起,一刀下去斬斷了渡邊的左臂,緊接著又是一刀向渡邊的腦袋砍去,不料一刀看到了渡邊的右肩胛骨上,趙及第是拚盡全力拔刀,渡邊的衛隊士兵見狀趕忙前來馳援,一刀將趙及第的秋風寶刀斬斷,一瞬間,秋風寶刀的刀把掉落到地上,刀身仍舊嵌在渡邊的肩胛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