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作者:

中國亟須向世界尤其是中東地區以及亞非拉國家清楚表述自己的立場。中國的軟實力就在於中國自身獨特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跟這些國家和地區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價值觀上也更加接近。中國立場與時俱進的轉換並非否定曆史傳承。中國跟第三世界人民的情感紐帶、曆史淵源等,都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部分。中國改革開放成敗得失,對於第三世界國家來講尤其是寶貴的經驗。我們應該誠邀第三世界媒體、學者、政府、民間與企業,來跟中國共同探索發展的經驗教訓,並與他們共同努力打造成“中國與第三世界現代化”話語體係。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劉康撰文指出,中國的中東話語和中罔的軟實力不應該僅僅足對兩方立場的被動回應和批評,中罔應該有自己的價值立場和中東話語。

長期以來,大眾對於“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這個問題存在著一個比較嚴重的認識誤區,即把症結簡單地歸結為翻譯問題。翻譯並不隻是簡單的兩種語言文字轉換的技術性工作,而是受製於多種社會、政治、文化因素的複雜的文化交際行為。我認為,應確立正確的譯介理念,積極主動地調動在國外從事中譯外工作的廣大漢學家、翻譯家,爭取他們的參與和合作,或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學者、作家與其共同切磋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認真探討和把握文化交流、文化傳播規律,采取切實有效的文化策略,讓中國文學、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在中罔文學海外傳播罔際學術研時會上,上海外罔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翻譯研究所所K謝天振就如何實現中罔文學的有效傳播提出上述見解。 我認為:假如不了解板球,不了解板球對印度人意味著什麼,那麼印度對於一個外國人,永遠是個遙遠而陌生的異邦。這個創造了本世紀內僅次於中國的輝煌經濟奇跡的國家,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度,他將永遠不得而知。板球對於印度的意義,堪比足球之於戰後的德國。印度人對奪取板球世界杯冠軍的渴望,與中國期待成為奧運會第一金牌大戶的熱情相比毫不遜色。因此,對印度來說,今年的板球世界杯是一個意味深遠的大事件。它夯實了印度人對自己國家向21世紀強國邁進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確信,印度民族是一個強大的民族。

——德罔《時代周報》駐印度記者花久誌認為,板球足認識印度的一個門戶。

我覺得需要給中國企業國際化一個新的定義,也就是說,國際化和走出去是兩個概念。所謂“走出去”,所謂“品牌化”隻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個環節,甚至不是最大的環節。國際化還包括人才國際化、科研國際化、運營國際化、管理國際化等。不是為了走出去而進行國際化,而是為了引進來讓中國經濟整體水平有所提升而國際化。

——中央電視台《今日觀察》評論員劉戈認為,走出去不等於罔際化。

國際化不等同於英語化,把國際化同英語化等同起來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在國際性數據庫中,雖然有大量用英文出版的學術期刊,但也有用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中文等本國語言出版的學術期刊。這就說明,英語不可能是國際化學術期刊的唯一語言載體。尤其在中國,拋棄中文而將國際化等同於英語化,那就永遠也實現不了國際化,隻能是被國際化。

——如何定義學術期刊的罔際化一向足個爭議頗多的問題。《外國文學研究》主編聶珍釗提出上述觀點。

責編 吳奇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