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張濟帶兵縱橫荊襄一帶。
去年他護送皇帝東歸,卻因和楊奉、董承不和,失去了對皇帝的接觸。張濟怎麼會善罷甘休?他又聯合了李傕、郭汜和楊東二人大戰,於弘農東澗打敗二人。
不過可惜的是,皇帝被曹操劫走,張濟因為缺少糧草,無法對曹操發動攻擊。
因為缺糧,張濟等冬天一過,就開始劫掠荊州。荊州因為劉表的統治,已經恢複平靜,修養生息了好幾年,糧草充實。
這一次張濟是要攻打南陽郡的穰城,穰城是穰縣治所,東麵是軍事重鎮宛城,南麵就是襄陽。加上穰城本身城池高大,也就成為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諸侯伐董時期,此地歸屬於袁術統治。後來因為袁術手下大將孫堅被黃祖部下殺死,袁術逐漸失去了對南陽郡的控製。
加上袁術重心逐漸向豫州、徐揚轉移,南陽郡的政權逐漸被劉表收回。
不過劉表手下兵馬並不強,強的是他對荊州豪強的控製,有豪強穩定地方,劉表對荊州的統治才得以實現。
也是因為這樣,劉表除了他的老巢南郡之外,對其他的郡控製並不是很強。江陵郡有豪強蔡家,劉表娶了蔡家的女兒,才得以得到蔡家支持。蔡家掌管這荊州的水軍,並且掌握著荊州的一部分財政,將江陵打造成了重郡。
江夏郡的豪強是黃家,基本上算是半獨立的狀態。隻不過黃家對劉表比較忠心,和孫堅打仗的時候,連敗幾次都沒有放棄,幸好黃祖的手下幹掉了孫堅,不然黃家的家底都可能被黃家打沒了。
江南四郡,則處於半脫離狀態,長沙太守張羨和劉表不對付。因為劉表隻想坐守一方,但是張羨卻效忠漢室。
這很諷刺吧?的確很諷刺!漢室宗親當中,效忠漢室的並不多,而且官越大心思就越叵測。劉焉在董卓進洛陽之前就進川了,然後派了張魯張修攻占漢中,截斷道路。
劉表的這個荊州牧還是董卓給的,兗州刺史劉岱,攻殺盟友東郡太守喬瑁。唯一好點的就是劉虞,不過這是一個仁厚長者,沒有能力光複漢室。
還有一個相對好點的,就是劉繇,不過他這個揚州刺史有點窩囊,管不了手下的太守不說,還被孫策攻擊。當然,他本身也不是一個厲害角色,不然孫策絕對打不過他。
大軍在行進,張毅坐在一匹馬上東倒西歪的跟在身後。他是一個穿越者,竟然變成了張濟的族人,剛剛投靠過來,就跟著張濟攻打穰城。
張毅對於這個身份並不是很感冒,他根本不想打仗,對於一個和平年代的人來說,戰爭太殘酷了。
但是他還需要這個身份,因為沒有這個身份,他連吃飯都成問題。這可是一個亂世,想要活命隻能找一條大腿抱。雖然張濟不是最粗的那一條,但是他侄子張繡卻是相對粗的一條大腿。
而且過幾年之後,張繡會投靠最大的大腿,曹操。三國當中,有誰比曹操的腿更粗嗎?好像沒有了吧?
所以張毅決定在這裏混吃等死,隻要能夠保住小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