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有許許多多的英雄,自然也就流傳著,許許多多的傳說。
自梵天浩宇初醒,混沌初開,太古以來,萬般循環,沉沉浮浮,眾生無欲無求無根無主自行演化,是以分為三界,上者,無勝界,化於虛空而不失神明,取凡天地間靈氣、日月之精華,無所不存又不得可尋,中者,元勝界,蓋以佛、道、魔,其者因各自心性之異,佛求心靜無我而厚德,道以養性修仙而清欲,魔族多聚戾氣幽怨而好弑殺,下者,形勝界,人、獸、靈,人乃為上古神靈所創,此後雖繁衍生息泱泱不絕,遍布居於九州寰宇,中土浩地,奈何力弱勢微,難以成氣候,多次陷於世間浩劫,獸、靈之物雖有神力,然則難以自持,多控於神人各種禁製之內。
世上凡人生於胎宇,於極靜之混沌初見光亮,便開始了這一生,居於形勝界之人,十之八九會在周而複始的年月終其一生,而那十之一二才會在冥冥之中踏上尋道休仙之路,有的人是赤心一片,矢誌不渝,有的人是因命中劫數,被逼無奈,而另一些人也多因心魔作亂,沉淪妖道,得以陷入元勝界,其間神元魂魄因所修道法、氣靈之異而使修道之途經緯交錯,是故隻有億萬之一的人才可曆經多番劫數與天道之困,歸入無勝界,成為可與天地日月共存、共生、共滅的至靈或至邪之體,脫於時間、壽命與空間之外化作永恒。
上古傳說,世初三皇,軒轅姬氏與伏羲女媧並舉,仙宇紀元,九千年前,風袞部族華胥國,一日,華胥氏人遊於雷澤,驚遇巨足之印,繼而有娠,於成紀誕下伏羲,人首蛇身,是為人皇,其有義妹,女希氏人,後人喚其為女媧,是為地皇。少典者,有熊國君,黃帝者,少典與附寶之子,姬姓軒轅,是為天皇。
昔天皇帝鴻氏,生而神靈,幼徇齊,長而郭敏,然神農世衰,諸侯競相征伐,而九黎君主蚩尤最為暴,中土遂以三家鼎足而立。神農炎帝以薑水成,擅用火,連山氏人,別號朱襄,軒轅黃帝以姬水成,帝鴻氏人,本姓公孫,心性明厚,以謀著,炎黃同母異父,各自擁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戰事異起,炎帝命榆岡火攻軒轅城,黃帝祭出應龍,熄火而出,以熊黑虎豹為前鋒,升起周鳥鶚、鷹顫大旗,風雲之間,布列星鬥七旗幻陣,三戰炎帝於涿鹿之野阪泉之地,得誌而勝,是以成華夏。
而後華夏炎黃、東夷蠻人、三苗九黎部族又成三方並舉之勢,九黎君主蚩尤不甘中土聖地多主共列,率魑魅魍魎,交合冥神眾鬼,請風伯、雨師,馭應龍蓄水,以攻伐黃帝,令神帶後裔兄弟八十一人,製兵杖,刀載巨弩,殘害蒼生,誅殺無辜,世間哀鴻遍野。軒轅帝以力牧為將持千鈞之弩,風後作相造指南車,恭請天下女魃衣青衣於東荒止雨,遣使北隅諸山黎士羌人驅趕應龍困其於南極,是時,西荒聖域君主西王母遣素衣玄女,傳帝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後靈慧因而演奇門遁甲之法,雙方死戰數日,血流漂杵,蚩尤不力而亡,然蚩尤獨具不死之身,軒轅分其屍煉化為邪物封印於極南、極北、極西、極東四方,不令其完屍。
繼而合天下各部入主九黎,封禪於泰山之巔,告祭天地。
數載光陰如白駒過隙穿指而流,天老隨黃帝行於洛水,九天神鳥銜卞圖浩浩而至,帝不解其意,問道天老,知曉此神鳥乃是元虛界靈物鳳凰,其後一日,黃帝又夢見兩條神龍持著一幅白圖破黃河之水而來,又求道天老,天老神態自若,徐徐而言,這是河圖洛書出世的前兆。黃帝遂率天老眾人沉無字玉璧於河洛間,厚禮祭祀,齋戒三日,七天七夜大雨之後,黃龍捧白體藍葉朱文之神圖浮水而出,五色相印相輝,正是河圖洛書。
帝靜默,負手而立,端詳許久,躬親相迎,其後以皇家上禮送黃龍歸入河洛盛水,十數載春秋想要明曉書圖之意,其間還多次詢問天老,無奈天老雖曾行遊四方學識淵博,但僅僅憑其有生近百年的見聞閱曆仍然不得通達其理,帝鬱鬱然不肯罷休,欲求長生之道,修仙之法,以期探究河圖洛書之根本。聞言四野之間有聖人通曉此道,於是各方打聽,得知極西悠遠之地有名曰崆峒山之勝境,山勢奇險峻麗,回環勾連,雲霧繚繞,惶惶終日不散,山上道觀迷迭,聚精彙靈,道觀之內有一仙人,清心寡欲,心明性澈,名曰廣成子,此人幽居山林,生活樸素至簡,白須冉冉,溫文爾雅而好禮,通人間數理,亦曉星宇天象,崆峒一脈曆代土民遇災劫凶事時常登門拜訪,也有逢凶化吉之人常來還願拜謝,俱不知此人神通深淺、多少壽命,凡人私下皆喚其為靈元道人,廣成上仙,此處自然是香火不絕,甚是蔚然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