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張獻章辦公室的這一幕,司馬並不知道。
反而是他離開時候,張獻章最後有意無意說的一番話,確實一下子戳到了司馬最難受的一塊軟肋上,一回到辦公室,他就陷入了沉思。
張獻章沒有猜錯,對於招投標項目的清理,司馬現在的確陷入到了一種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而他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解套……但是,暫時無解。
在這個事情上,司馬算是第一次見識到了真正的政爭高手的手段——那是一種令人有理無處說、有力無處使、無比難過的尷尬滋味。
而且,他也總算搞明白,為啥那麼多當官的人,在做選擇的時候總喜歡用“兩害相權取其輕”,來描述自己做決定時候的矛盾心態——確實,官場上的選擇題裏,沒有“正確”選項,反而同時出現兩個、甚至更多“錯誤”選項的機會,實在太多了……
一直以來,不管是以前當殺手,或者現在當官,司馬的理念一貫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按照自己的既定計劃行動,並不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和想法。
也許是他運氣真的很好,至少到目前為止,秉承著這種理念的司馬,也確實沒有真正遇到過現在這樣左右為難無從選擇的情形。
但夜路走多了,鬼總是能遇上的——也許這隻是一個開始,既然已經走上了這條路,這樣的“鬼”恐怕真的會越來越多。
司馬將自己來到銅山之後的行動,前前後後的仔細梳理了一番。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雖然算不上錯誤,但後果卻可能非常嚴重的事情——官場上的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而在評價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的看法其實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旁觀者的觀點才是關鍵所在!
更重要的是,旁觀者的觀點,往往是朝著幾種可能性當中、最最不堪的方麵的理解……
在司馬看來,清理招投標項目,是他上任之後整頓林業局內務的一個自然延續——而這也確實是這個事情的本質。他希望將遺留問題一次性解決幹淨,徹底的輕裝上陣,他針對的是事情本身,而並沒有刻意的準備去對付任何人。
所以,對於這樣的事情存在一些其他的衍生效果,除了明顯的負麵影響,他會通過在處置方案中進行一下技術性處理,其他旁觀者的可能產生的猜測,他沒有太過於在意——或者,就算想明白了,他也不會去理會。
但是他自己可以這麼想,別人卻絕對不會如此解讀。
官場中從來就少不了化簡為繁的大師,他們總會認為簡單的真相背後,永遠是無比複雜的利益紛爭。司馬的這個動作,在這些人看起來,針對唐春來父子的目的非常明顯。
這也就難免讓其他人對司馬有些不好的看法了——唐春來雖然一貫和丹蘆幫關係密切,甚至他自己就是丹蘆幫上一任的扛把子。但是在司馬和丹蘆幫的爭鬥中,他可從來沒有拉過偏架,甚至都沒有正式表過態。
如果說司馬掀翻餘嘉偉父子,是因為他們罪不容恕;跟於同舟作對,一是於帆作孽,二是林業局形勢使然,司馬被迫這麼做,多少都可以理解一二。
那麼自己在掃清兩條魚之後,又一次劍指唐春來,就無論如何都難逃故意“找茬”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