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誰之過?(2 / 2)

司馬到銅山的時候已經快九點鍾。

他一進入趙晚晴告訴他的那間酒店,就一眼看到了坐在大堂吧一角,正在水果筆記本上快速敲打的趙晚晴。

他把身份證和電腦包遞給潘海,讓他去幫自己開房,自己則直接向趙晚晴走去。

“這麼快就到了?”趙晚晴的眼角餘光看見了向自己走來的司馬,語氣輕鬆的問了一句。但她的眼睛並沒有離開屏幕,手指也沒有停歇。

司馬應了一聲坐到了另外一張椅子上,趙晚晴把筆記本轉了個方向,推到他的麵前,“你先看看吧。”

司馬招呼侍者,要了一杯不加糖的咖啡,點了一根煙,對著屏幕看了起來,嘴裏卻說,“這似乎不合規矩吧?我可是當事人欸。”

趙晚晴喝了一口果汁,扇了扇飄過來的煙霧,翻了個白眼,“拉倒吧!不合規矩你就別看,你不覺得跟我說這個很虛偽?我記得你不抽煙的?”

司馬一邊劃拉著鼠標看著這篇名為《誰之過》的通訊報道,嘴裏隨口應著,“心煩的時候抽兩根。虛偽?沒有吧?我可從來很尊重新聞*自由的。隻不過上次那幫孫子純屬沒事兒找虐,好好的報紙被他們弄成謊言製造機。”

“那是個別現象,不過說起來這次以我和你的關係,這個東西壓根輪不到我寫,我應該回避才對。”

趙晚晴說的是實情,但司馬也隻能無奈的搖搖頭。現在的記者,能夠真正站在客觀立場上的有幾個?即便國外也是一樣,偏聽偏信才是常態。

每個記者都有自己的主觀思維角度,也總會代表著一定的目標人群,根據他們的喜好和立場需要,來選擇性的整理素材。同樣的素材,擱到不同人的手裏,完全能夠得到南轅北轍的相反結論。

稿子不很長,司馬很快就看完了。他微笑著把筆記本推回來,向趙晚晴豎起大拇指,“嫂子,厲害!比我想象的更好。”

趙晚晴的稿子在立意上確實不俗。通篇下來,這次的槍擊案,隻是作為了一個引子和典型案例,著墨並不多。

更多的筆觸是落在了案件偵破過程中,應當如何平衡保密和公眾知情權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將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貫徹到案件處置的前前後後,最後點明了現在那母子三人、司馬這個真正的受害人以及警方所麵臨的尷尬困境。

文章結尾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給讀者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經驗來做出判斷。

趙晚晴得意的笑道,“那是!”不過司馬後麵接的一句就把她氣的夠嗆,“如果上次那班家夥能有你這水平,就算造謠我恐怕都沒轍。”

趙晚晴輕輕拍了司馬腦袋一下,笑罵道,“鬼扯!”

玩笑開完,司馬皺著眉頭呷了一口苦苦的咖啡,問道,“能發嗎?”

“不一定,按我們記者站首席老崔那種畏畏縮縮的樣子,恐怕夠嗆。”趙晚晴看了看表,無奈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