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氣的說,從上任伊始,江書記就在不斷的犯錯誤,堂堂一位縣委書記,在丹蘆呆了快兩年,始終就沒能完整的把握住丹蘆的局麵。
丹蘆這兩年發生的大大小小各種事情,他也許都沒有直接責任,但是卻跟他大局觀缺乏、優柔寡斷、掌控不利有很大的關係。
尤其是“博美案”爆發之後,餘嘉偉下課,丹蘆幫失勢。他並沒有意識到,“博美案”對於丹蘆其實是一次“破而後立”絕好時機,他完全可以憑借著這個機會,振奮精神,力挽狂瀾,把整個丹蘆納入到自己的執政思路當中。
可是他的注意力,卻始終沒有跳出案子本身和掀蓋子的司馬左右,一再的行差踏錯,坐看著一個個的機遇從手邊溜走,最終讓丹蘆的局麵演變到如今山頭林立、一盤亂麻的境地。
他另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於帆。也許在江崇明看來,有於同舟管著,於帆並不是大問題。殊不知真正導致丹蘆局麵徹底崩盤的,恰恰就是這個看起來並沒什麼智商的二世祖。
他當初如果能夠給予於帆和司馬同樣的重視程度,提前做些工作,事態肯定不會演變到如此的糜爛,至少“812槍擊案”可能就會演化為一次毒販刺殺司馬的單純刑事案件,而不會成為動搖了整個銅山市政法係統根基的大事件……
--------------
對於江崇明如此迅速的去職,司馬昨晚上也想了好久,再結合著沈慶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才算把這個事情琢磨出一個頭緒:
趙昌林在銅山這次發生的事情裏,也許在外人看來,可能隻是損失了幾個小嘍囉,對他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但實際上卻是大敗虧輸,損失慘重。
他當初所預期的目的,一個都沒有達到——不僅沒能讓司馬名譽受損、被迫離開官場,還搭上了他在銅山政法係統裏的幾乎全部人馬。
而且由於司馬自己無比的堅韌,所以沈慶從頭到尾就優哉遊哉的,坐看銅山一幫人在那裏鬧哄哄的唱一出滑稽戲,壓根就沒有動彈過,甚至連一句幫司馬喊冤叫屈的話都沒說。
這讓趙昌林希望借機打擊沈慶,並把手伸進省政法委和省公安廳的意圖也徹底落空。
而趙昌林最大的損失,其實現在還隻是初露端倪——
由於這次事件的性質太過惡劣,恐怕其他原本中立的大佬都看不下去了。諸位大佬一起下手的結果就是,銅山的班子也很有可能要發生重大變動,直至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可以預料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恐怕趙昌林還會再吃一次悶虧。
他唯一可能找回來的一點顏麵就是,省委對銅山市委的大規模調整還處於醞釀與討價還價階段,趁著他在銅山的實力尚未大損,一步到位的將江崇明趕走,把始終隱忍的董書同放上前台。
這樣,隻要司馬還在丹蘆繼續混,趙昌林手頭至少能有個人鉗製他一下,免得司馬跟個跳蚤似的越蹦越高。至於最終能起到多大作用,恐怕連他自己心裏首先蹦出的倆字也是“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