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華的人品,司馬倒是信的過,可她的根子在銅山,自己在這裏也許僅僅是一個過客,如何幫助黃秋華,司馬覺得需要尋找其他的方式。
-----------------
鄉裏的工作瑣碎而且繁雜,永遠不象大機關裏那麼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可以說,80%以上的事情都屬於突發事件,所以鄉裏的幹部經常性是忙忙碌碌一整天,回頭想想,愣是想不起來今天自己都幹了什麼。
在黃書記等人履職之前,司馬曾經過了一段的這樣的日子。
隨著鄉黨委政府班子重新恢複齊整,司馬發現自己又閑了下來,一般的事情,幾位副鄉長自己基本就處理了。稍微大點的事情,黃書記也當仁不讓的乾綱獨斷、直接決策。真的需要開會討論的大事,至少在目前的五塘鄉是非常少的。
可偏偏就是這非常少的幾件事,被黃書記拿來當做試探司馬的探空氣球,引發了二者第一次的正麵交鋒。
對於基層工作,黃英磊雖然也是新兵練步,但並不意味著他的見識短淺——在這方麵,他比司馬還要強的多。他當然發現了,由於司馬有意無意的退讓,自己在“籠絡人心”方麵的成績很大,但隱患也很大。
尤其是五塘鄉的幾大家族,雖然已經向自己臣服,但對於司馬,依然有些“怕”的情緒,他們顯然更傾向於當牆頭草——黃書記認為,自己有必要做些什麼,徹底讓這幾位土生土長的黨委委員,與司馬做出徹底的切割。至少也要讓他們之間的分歧,進一步加深……
於是,黃書記的眼睛就看上了那個剛剛開門迎客的農資批發市場……
……
這個批發市場,按照司馬的初衷,是希望在農資經營方麵,引進外來的競爭者,倒逼著原本在鄉裏農資經營方麵處於壟斷地位的幾大家族,降低價格、提升服務和商品的質量。
在經營層麵,司馬確定的方針是保本微利。政府隻製定規則,實施管理;市場也隻出租攤位,具體的經營活動,政府和市場一概不直接插手,這樣可以保證所有入駐市場的農資經營者,基本處於同等的競爭地位。
當初司馬之所以在鄉裏占50%股權的基礎上,多要了一股,就是衝著這多出的一股來行使一票否決權,以避免幾大家族利用這個市場,謀取非正當的競爭優勢。
在農村,想弄出這麼的一個大市場,實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交通比較方便的鄉道旁邊,隨便找一塊不適合耕種的地皮,稍作平整,幾個鋼構的架子一搭,弄個遮雨棚基本就可以開張了。
而且司馬為了趕農時,甚至連板房都沒有建——那是二期工程,可以等到農閑的時候再整,直接通過童文的關係,以軍地共建的名義,弄來了一堆大號的軍用帳篷當門麵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