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片段一·區分對人和對事
閱讀原文片段
《史蒂夫·喬布斯傳》,401頁
艾斯納和喬布斯分別來自東西海岸,生活背景不同。但是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強大的意誌力,並且不願意妥協。他們都熱衷製造好的產品,而這也通常意味著苛求細節,批評起人來絲毫沒有溫言軟語。……他們兩個都擅長逼迫別人,卻不喜歡被逼迫,所以當彼此試圖去威懾對方時,氣氛就變得很不愉快。遇到任何意見不合的情況,就傾向於認為對方在撒謊。此外,艾斯納和喬布斯都不認為自己能從對方那裏學到什麼,而且他們誰也不可能先低頭,哪怕是裝作自己不懂而需要討教。
拆書家講解引導
哈佛談判要素NO.1:區分對人和對事。
這個片段是一個反麵案例。2002年起,艾斯納代表迪斯尼,喬布斯代表皮克斯,談判下一階段合作模式與利益分配。但兩人很快勢同水火,談判根本無法進行。到2004年1月,喬布斯公開宣布與迪士尼停止談判。
如果就事論事,談判破裂對雙方來說都是最壞的選擇:論地位,迪斯尼是業界老大,但創意能力江河日下,皮克斯則鋒芒畢露,憑借幾部佳作連拿票房冠軍和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論需求,迪斯尼需要皮克斯的創意能力,皮克斯需要迪斯尼的資金和渠道;論曆史,二者之前的合作盤根錯節,互相掣肘。總之,合則各取所需,不合則兩敗俱傷。
這樣的好事,怎麼還談不攏呢?原因很簡單:兩位談判的主角互相厭惡。
這正是談判破裂最常見的原因:雙方都不能做到區分對人和對事。
談判者首先是人,而談判一定意味著利益的衝突,於是就免不了出現各種消極情緒:憤怒、敵視、緊張、擔憂、害怕……這些情緒下,人常常混淆對方的行動到底是針對事情的還是針對自己的,比如這個片段中提到的“遇到任何意見不合的情況,就傾向於認為對方在撒謊”,或者把對方的抱怨當成人身攻擊,把對方的堅持當成仗勢欺人。然後,就容易做出不理性的舉動,最常見的是放棄談判,或者是該讓步時卻咬定青山不放鬆。
所以談判中應盡量避免雙方成為敵對狀態。具體的方法有:在溝通上,對方說話我認真聽,但表達時隻說自己,而不說你是怎麼想的;在心態上,不去揣測對方的動機,不去指責對方的人格;在情緒上,給對方留足麵子,在對方發怒時可以適當表達歉意。
學習者拆為己用
請閱讀下麵的對話,然後,假設你是丈夫,想一想你怎麼說就可以讓妻子不至於陷入到對人不對事的誤區?請重寫這段對話。
妻:今年過年不去你家了吧?
夫:可是一年就回一次家,我希望能陪爺爺奶奶和父母一起過年。
妻: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習慣你們家天天吃麵食,不是餃子就是麵條,再不就烙餅。
夫:我爸不是專門給你蒸一碗米飯嗎?
妻:那顯得我多難伺候似的。再說了,北方冬天太幹了。
夫:那過年也不能不回去啊,爺爺奶奶年紀這麼大了,不定還能活幾年……
妻:你根本就不在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