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申城。本年度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肝病現狀與研究”報告會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
申城人民大會堂的報告廳裏,在明黃色的聚光燈下,一個年輕的肝病研究學者正在作報告,他是陸天澄,梁氏醫藥旗下梁氏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生,他在做完“肝病研究治療現狀”的報告後,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乙肝患者致死的非病理性因素”的標題,這個標題閃現在大屏幕上後,在座的肝病研究與治療的專家學者、醫生,還有來聽報告的普通市民和新聞媒體都小聲議論了起來。
陸天澄環視了一下場內,說道:“眾所周知,肝病尤其是乙肝是世界頑症之一,全球有超過2.8億人為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我國就有約9300萬人,也就是說,在我國約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這樣來看,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乙肝大國,這是我們的國情,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當認識到的事實。近年來,世界醫學界對乙肝抗病毒治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也生產出了一些頗有療效的藥物,中國的中醫也在抑製乙肝病毒複製等方麵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臨床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但有一點我們都知道,那就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殺死乙肝病毒的方法,這也是廣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非常清楚和明確的事實,也就是說,我們當今的醫療手段和藥物,對殺死乙肝病毒尚無良策!”
說到此,他微微一笑又接著說道:“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因此而悲觀,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影響乙肝患者存活率的非病理性因素,我想重點從認知這個角度闡釋一下我對非病理性因素的認識。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這個社會對乙肝的認識陷入了一個誤區,人們畏乙肝如虎,聞之而色變,一些公益組織在對乙肝知識進行宣傳時也會收到人們的冷漠和排斥,而更多的或者說絕大部分的乙肝患者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會受到排斥,盡管國家在努力完善這方麵的反歧視法律法規,但乙肝攜帶者或者患者即便是勝訴,也依舊會失去較好的工作機會,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極端的個例,最近某高校一女生就因為自身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被學校隔離而自殺。對於一個社會來說,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在這裏,我姑且稱之為‘乙肝恐慌’現象。
作為一個有十年肝病治療經驗的醫生來講,我的經驗或許無足稱道,但作為一個對‘乙肝恐慌’現象有著十多年的觀察經驗來說,我也算是資深人士了。僅從病理學角度來看‘乙肝恐慌’現象,我隻能說這是無知造成的最大笑話了,乙肝病毒的傳染性跟普通感冒病毒比較起來,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我從未聽說過有誰對普通感冒病毒產生恐懼;就致死率而言,乙肝患者的死亡率遠低於意外死亡中的交通事故,疾病中也低於心髒病和其他惡性腫瘤,而我也並未見到有人因此而拒絕買車開車,也沒有產生類似‘心髒病恐慌’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得了癌症而對他有差異性對待,也不會對一個感冒患者敬而遠之,更不會將他作為異己而加以排斥,那為什麼乙肝病毒攜帶者或者乙肝患者的對待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人類發展至今,經曆過無數次各種病毒的洗禮,遠的不說,14世紀流行歐洲的鼠疫以及天花、霍亂、禽流感、H7N9等病毒,我們也都曾畏之如虎,而這些病毒從發病到致死所用的時間要遠遠短於乙肝病毒,如此可畏也可以理解。而乙肝病毒,從發病到致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時間短則幾年,長則終其一生,而有相當大比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會跟自身體內的乙肝病毒和平共處直至生命完結。
鑒於乙肝病毒的傳染性、致死率和發病期,我實在找不出它的恐懼在哪裏,如果我再此宣稱我是一個禽流感患者,我相信不到十秒鍾,台下便沒有人了。”
台下傳來的一陣陣哄笑打斷了他的演講,不少人也為他的幽默鼓起了掌,在掌聲停下後,陸天澄又說道:“如果我說我是一個肝病患者,大家是不會離去的,但會在心裏說往後離這家夥遠點兒,免得被傳染,我想對乙肝病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即便是你跟我打一架,見了血,我也無法將我的乙肝病毒傳染給你的,從醫學上來講,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非常有限的,而又有誰一見麵就打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