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音——李白杜甫(1 / 2)

先說李白

李白是詩仙,這個稱謂在他活著時候就有,唐代詩人賀知章就很歎賞李白的詩。據說當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難》後,無比佩服地稱其為“謫仙”,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李白的確是“才華馥比仙”,他的詩文好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有一天他在一家廟裏玩,走的時候就在人家廟宇的空白牆壁上,即興寫了一首詩,古代人都這樣,沒有可供發表的地方,就愛如此留下“在此一遊”的痕跡,後來人家廟裏的和尚要裝修,就打算把這個塗滿字的壁粉刷一下,這時,有個宰相的女兒來到廟裏,一讀之下,大為傾倒,出了千兩黃金買下了這麵壁,從而留住了李白的詩作。這就是有名的“千金買壁”的故事,據說後來,李白還享受了齊人之福,娶了這位鐵杆粉絲——有錢有貌的宰相千金。

李白一生受出世入世的思想左右,幾次出仕,又幾次被逐出官場,這都不說了。他的傳奇比這些更膾炙人口。

李白是個傳奇人物,據說他能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磨,皇上親自調羹,最高統治者對一個草根之人,禮賢下士到了這個份上,這在現在也算是個神話,在當時就是更謂奇跡了。

我曾經見到一副圖畫,畫裏把李白畫的很大,邊上有兩個宮裝打扮的人,攙扶著,圖名叫《太白醉酒圖》,很有意思,把李白畫的誌得意滿,他幾乎成了當時文人的偶像,文人大都有這個夢想,想當個“祿蠹”,又怕做實,怕真的變成這樣,害怕自己整天為了稻梁之謀而疲命,說穿了就是文人的那份“清高”,死要麵子,於是希望有個人請自己,把自己抬出門,就像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一樣,很體麵,很有範的,被一級統治者迎進皇宮,其實諸葛亮都沒有李白氣派,對劉備鞠躬盡瘁,沒有點不屑的表示。李白把文人的狂狷,表現的淋漓盡致。

人說詩即心史,我們還是從李白的詩裏來看李白這個人吧!

我們先讀曾被賀知章讚歎的那首《蜀道難》吧!

李白無書不曉,據馮夢龍記載的《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一文,這篇故事讓我們看到,李白還精通外語,故事說,當時有一番邦來使,用外語提交國書。大臣們蒙了:“此書皆是鳥獸之跡,臣等學識淺短,不識一字。”楊國忠一看,“雙目如盲”,滿朝文武,無一人認得,皇上龍顏大怒,說“敕限三日,若無人識此番書,一概停俸;六日無人,一概停職;九日無人,一概問罪。別選賢良,並扶社稷。”在賀知章推薦下,朝廷找到了李白。李白果然才學過人,將來使的文書,流利地翻譯成了唐代的普通話。原來是個渤海小國,要挑戰唐朝。當時朝廷上下,主戰主和說法不一,吵得熱鬧。李白既不主戰,也不主和,竟用三寸不爛之舌,以番文回複,把個番使嚇得麵如土色,愣是讓番邦從此歲歲來朝,年年進貢。此佳話,真可謂一紙賢於十萬師,李白也從此過上了優裕的生活。

這個李白既然懂外語,自然很多方言也涉獵,這首《蜀道難》,據有關專家分析,可能是一種方言,李白運用文字的能力已經是如火純清,把方言化用到自己的詩文裏,自然是有可能的,“噫籲嚱!”這是一句感歎詞,表達的是一種驚歎,後麵他就直接說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用的是樂府的體裁,所以這收首詩裏有一個像歌裏的強音,反複出現,那就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句,全詩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的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的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麵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詩中那寫動人的景象宛如曆曆如目。我們再重溫一下:

噫(yī)籲(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yíng)岩巒。

捫(mén)參(shēn)曆井仰脅(xié)息,以手撫膺(yīng)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tuān)瀑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zhuàn)石萬壑(hè)雷。

其險也如此,嗟(jiē)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wéi),一夫當關,萬夫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