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的朝廷達到了一種空前的開明狀態,基本上是言論自由,不過,若是涉及到皇帝的私密事情,還是不允許的。
“陛下,今年的京查可是十分的嚴密啊,不知道,陛下對此事有何看法啊?”吏部的侍郎閻立本遞上了今年京查的名單。
楊睿命人接過來,隨後看了一下,突然,發現了一個叫狄仁傑的官員年年都是上上等,現在隻不過是一個法曹。當下詢問道:“愛卿啊,這個狄仁傑年年上等,為何還是一個並州法曹啊?”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五年(630年)[隋大業三年(607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九月辛醜(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禦史,曆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曆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淒慟,武則天聞訊泣言之:“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後又封之為梁國公。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係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謂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陛下,這次臣,想給你們說的就是這件事,這個狄仁傑的能力非常出眾,簡直可是以宰輔之才啊。臣,懇請陛下重用此人。”
“哦,是該重用了,正好刑部侍郎暫缺,就把他調入刑部吧。”
“臣,替狄仁傑多謝陛下了。”
“哈哈,多謝什麼啊?朕,還要賞賜你舉薦之功呢?”
臣,多謝陛下,這都是臣應當做的,太上皇在位時說過‘舉賢不避親’。這狄仁傑跟我還是有點淵源的,要不是這次看到吏部的考核彪,我還忘記這個人了呢?“”
“該打,你看看你這可是誤人子弟啊?害的,朕這吏部好久沒有左侍郎了?”
聽到皇帝的打趣,閻立本當即回道:“是臣的,錯誤,要打要發陛下你看著辦吧。”
“你說的啊?最近太上皇托人給我寄來幾幅山水畫,說是他老人家親自畫的。正好,你是這方麵的大家,,可是替朕賞鑒一下。”
閻立本於貞觀年間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將作少監。顯慶初升工部尚書。總章元年加右丞相。他的父親閻毗和兄長閻立德都善長於繪畫、工藝、建築,閻立本亦秉承其家學,他尤其善長於繪畫。他善畫人物、車馬、台閣,尤擅長於肖像畫與曆史人物畫。他的繪畫,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筆觸較顧愷之細致,人物神態刻畫細致,其作品倍受當世推重,被時人列為“神品”。曾為唐太宗畫《秦府十八學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為當時稱譽。他的作品有有《步輦圖》、《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傳世。
閻立本的不少創作活動與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關係。據記載,他畫過《職貢圖》、《西域圖》、《外國圖》、《異園鬥寶圖》,都是通過對邊遠各民族及國家人物形象的描繪,反映唐王朝與各民族的友好關係,從而歌頌政權的強大。他曾畫《魏徵進諫圖》則是表現太宗時名臣魏徵敢於直諫,從而歌頌唐太宗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的美德,他曾畫《永徽朝臣圖》,係表現高宗時的大臣肖像,又畫《昭陵列像圖》,則是樹立在太宗陵墓兩側的各族首領石雕像的設計圖,可惜這些具有曆史意義的作品沒有能夠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