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大唐已經近一個月了,蘇晟基本放棄了“回去”的打算,那麼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如何在這個時代好好活下去。
從這一點出發的話,貞觀年間無疑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扛把子英明神武,而且為了樹立一個“明君”的形象,對於臣下的一些比較過分的做法會很容忍,比如經常把李世民逼得想要殺人的魏征。
當然,能讓李世民容忍的前提是你必須要有用,畢竟沒用的鹹魚和有威脅的鹹魚基本都被李二同誌給殺掉了。
比如即將來到長安外渭水畔的突厥扛把子。
蘇晟很清楚,雖說憑著土豆和紅薯的卓越表現李世民必定不會虧待他,但要想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還差許多。蘇晟會的東西很多,可絕大多數都不適合拿出來,至少現在不行,所以他還需要很多保命符。
土豆和紅薯算一個,薛萬徹算另一個,異人子弟的身份可能算一個。
之前的說法中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車的由來,比如師門的由來,當然有一些是怎麼解釋都解釋不清的,對此蘇晟隻能盡可量的弱化那些問題,轉而突出其它優勢。
比如:我真的會很多東西。
蘇晟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第一步自然就是插手李知仁的種植養護工作。土豆和紅薯蘇晟沒種過,但即便再怎麼樣,知道的也要比李知仁多,所以在李知仁想要一天澆一遍水的時候他製止了,任由秧苗生長的時候製止了。
所以,蘇晟險些被李知仁揍了。
老人家在大唐的地位很高,尊敬老人是禮,是仁,是孝,也是德,所以在李知仁麵前,薛萬徹永遠和鵪鶉差不多。但對蘇晟來說就不是這樣了,尊敬歸尊敬,但不代表在明知李知仁做錯的時候還順著他。
好在,李知仁不是什麼迂腐的腐儒,在司農寺幹了快一輩子的他很清楚,麵對一個新農物雖說要采取謹慎的態度,但如果有人知道這個東西該怎麼種的話,一定要聽。所以,隻要蘇晟能夠給出足夠的理由,李知仁很樂於聽從蘇晟的指揮。
可問題是蘇晟根本給不出來!
於是乎,薛萬徹的日常工作從蘇晟的長期飯票、打手變成了專職拉架。
和李知仁的戰鬥一直持續了一個月,不是蘇晟或李知仁被打服了,而是二人在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將土豆和紅薯平分,一人管一片。當蘇晟所管的那片長勢明顯好於李知仁的時候,李知仁就服軟了。
於是乎,終南山中,老幼和諧其樂融融,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為愜意。
然後,蘇晟就被李知仁攆到一邊去了。
對於這種“卸磨殺驢”的行為,蘇晟是很高興的,一方麵李知仁畢竟是專業人士,另一方麵則是蘇晟懶病犯了。他本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或者說懶散,很少會主動改變什麼,好比從前他喜歡吃一家飯店的醬爆雞丁,那麼他可以每天準時去那家飯店吃醬爆雞丁,最高記錄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這種行為不能說是毅力,純碎是懶罷了,蘇晟隻是懶得再找一道符合他口味的菜或者說飯店罷了。
山中的日子很無聊,對蘇晟而言更是尤其難熬。老薛他們倒還好,基本確定歸降事宜後便恢複了每日的操練,倒也充實。可蘇晟雖然有電腦有手機,但沒網又有什麼用?再者把那種遠遠超過時代的東西拿出來,是很危險的,不利於他異人子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