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urphy
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在他的電影《低俗小說》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情節:由約翰·特拉沃爾塔和烏瑪·瑟曼飾演的男女主人公來到一家餐廳,用餐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妖嬈美麗的女主角突然拉著男主角來到廳內中心表演區域,兩人相視無言,隻是跟隨著音樂開始扭動身體,舞技不俗的兩位演員為觀眾奉獻了一段電影史上經典的對舞。影片中這種輕鬆自由、節奏明確,又彌漫著一些慵懶的舞蹈,就是搖擺舞(swing dance)。
搖擺舞又稱兩步搖滾、搖擺爵士,是以8拍為基本節奏的快節奏交誼舞,屬於ballroomdance(舞廳舞)的一種,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的美國。因為對場地限製不大,在動作要求上也沒有特別嚴格的規範,用不著循規蹈矩,同時又有著很強的自娛性和感染力,搖擺舞不僅在美國本土擁有大批忠實的追隨者,近些年在歐洲、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也慢慢流行開來。提到搖擺舞,就不能不提搖擺舞音樂,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是搖擺舞在美國最得意的30年,那個時候的搖擺樂被公認為是當時最好的伴舞音樂。早期的搖擺舞樂隊常常是由20人左右組成的龐大隊伍,因為曲調活潑、節奏鮮明,又有很強的藝術性,聽到這種音樂,人們不禁會隨著它的節奏和韻律,扭擺著身子翩翩起舞。
如果說標識性的音樂風格讓人印象深刻,那麼搖擺舞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Swing(擺蕩),則是整個舞蹈的精髓。在舞者通過身體有節奏感地舞動中,swing動律貫穿始終。另外,swing動律在其他舞蹈中也有體現。例如標準舞裏,除了探戈之外的四類舞蹈形式(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狐步、快步)均以身體的swing為基礎,從而產生移動。由此可見,swing元素在各類舞蹈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運用和體現。
人們之所以被搖擺舞吸引,大多是因為它那種隨性、自由的舞蹈風格。但這並不代表搖擺舞就是一種完全隨意的舞蹈。電影裏有一個細節是烏瑪·瑟曼和男主角在舞蹈前,先將腳下的鞋子脫去,擺放在一旁,兩個人赤著腳站在舞台上,準備起舞。這個鏡頭的交代也許是在告訴我們,隨性並不等於隨意,脫下鞋光著腳踩在地板上,代表的是年輕人渴望無拘無束地自由舞蹈;將鞋整齊仔細地擺放在一旁,則象征著在他們心中,搖擺舞並不是一種可以用隨便的態度去對待的舞蹈,隻要起舞,每個人都應該帶著一顆真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