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我們都變傻了

新知

作者:冉浩

科技的進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是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2014年7月底,美國神經科學家邁克爾·默策尼希就通過媒體發出警告,我們的大腦正因科技發展而進行“大規模重置”,科技對人類智能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是“致命的”。

邁克爾·默策尼希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告,科技究竟是如何擾亂人類大腦的呢,我們真的正在因此變蠢嗎?

睡眠變少,打擊大腦

幾乎所有經常使用電腦的人都變成了夜貓子,睡眠也變得不規律起來,這裏麵也是有科學原因的。

研究顯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備所發出的藍色光線,在晚間會抑製褪黑素的分泌,特別是在黑暗條件下使用這些電子產品,結果尤為明顯。褪黑素是一種關鍵激素,與人體生物鍾密切相關。藍光會打亂這一過程,從而擾亂你的睡眠規律,即使你進入了睡眠狀態,它也會拉長你的淺睡狀態,讓你進入沉睡的時間因此變短。

我們為什麼必須要睡覺?睡覺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盡管科學家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這些問題,但他們已經得到了一些可靠的理論。

睡眠的“康複性理論”在近年來得到了大量的實驗支持,它認為,人體會在睡眠時修複白天損傷的機體以及恢複活力。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動物持續數周不睡,會喪失免疫力,甚至導致死亡。而且肌肉生長、組織修複、蛋白質合成和生長激素釋放等大量生理活動,也主要或隻在睡眠過程中發生。另一方麵,人清醒的時候腦神經會釋放出腺苷,它被認為與疲倦感相關,當我們睡眠的時候,機體會清除這些腺苷,因此當我們醒來的時候,就會感覺又恢複了活力。

另一個被稱為“腦可塑性理論”的解釋也頗受支持,這套理論認為睡眠與腦神經元的結構和組織方式的改變有關,也就是腦的發育或重構,與之直接相關的便是認知和學習。目前有關的機理還沒有被完全理解,但是諸多證據暗示它很可能是正確的,如嬰兒每天要花費13~14小時用於睡眠,睡眠在嬰幼兒腦發育中扮演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兩個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印證了睡眠的重要性,充足的睡眠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否則,我們的免疫力會下降,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也會下降。有研究顯示,一個通宵不睡的人對周圍事物的反應時間是正常狀態所需的3倍,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失誤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現在,年輕人似乎比年過半百之人更容易忘記今天是星期幾、鑰匙放在哪兒這些瑣事。有醫生就指出,科技是罪魁禍首之一,喜歡擺弄電子產品的年輕人常伴有睡眠不足,這讓他們變得極其健忘。有研究調查了150名電腦迷,結果顯示,有10%的人出現了嚴重的記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