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3、連斬兩將(3 / 3)

毫無疑問,三千多步軍肯定不能逃脫五六千騎兵的追殺。

可是,今天老天爺好像和義軍占一邊,因為身後的龐大騎兵隊伍竟然沒有衝上來亂殺一氣,而是不緊不慢在後麵吊著,逼迫前麵的敵人步軍拚命逃走。

不是常德林和湯達不想一舉殲滅敵人,而是赫連根不同意:“兩位少將軍且慢,在後麵吊著就好,千萬不能把敵追散了!”

“赫連大叔,我們聽你指揮當然是應該的,可為什麼不追上去殺掉算了?”湯達很鬱悶,因為常德林已經殺敵之功,他還沒有開渾。

“殺了這些人並不難,但是他們身後還有一座澧州城,裏麵有兩千人防守。與其到時候我們還要專門攻城,還不如驅趕這三千步卒給我們開路,兩位少將軍說對不對?”

赫連根這幾天的疲勞仿佛一下子都不見了,現在心情大好,所以解說得非常詳細。

赫連根說的是實話,但是隻說了一半。

常德林和湯達帶領的兩個騎兵營,現在已經到了檣櫓之末,再衝下去戰馬就要損失一半。

赫連根是草原上的大將,對戰馬的感知力可以說是及細而微。

如果一下子就損失兩三千匹戰馬,這是任何部隊都不能承受的損失,除非到了臨死拚命的時候。

現在是敵人要逃命,自己沒有拚命的必要。況且赫連根還有後手,所以常德林和湯達不能衝鋒,應該是換成另外人來做這件事情。

這個另外的人,就是赫連根自己的騎兵營一千兩百人。

這些天來,騎兵營依靠木柵欄和東西兩側的水網和敵人周旋,正是體力最好的時候。

九百騎兵生力軍突陣而出,仿佛一支利箭射向前方。

的確就是射向前方,因為九百騎兵沒有管那三千多步軍,而是貼著埋頭狂奔的步軍左側向前衝去。

原來,赫連根的騎兵營,是想把前麵的敵人八百騎兵留下。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戰術動作,也是常德林和湯達沒有想到的問題。

敵人的八百騎兵並沒有什麼吸引力,讓赫連根不得不追的根本原因,就是敵人的主將王文耀在這八百騎兵的隊伍中。

絕對不能讓王文耀回到澧州城,然後據城死守那就比較麻煩。

騎兵追騎兵,一定要追得敵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不能把王文耀給抓住了。

如果是朝庭官軍,你抓住王文耀就可以讓他命令部隊投降,一般都不會出什麼意外。

但是這種情況放到流民義軍身上就不是不保險,至少赫連根不敢冒險,因為他還是第一次和流民義軍交手。

其實,追得敵人的主將王文耀狼狽逃竄,對敵人的士氣打擊更大。

你殺掉了敵人的主將,不一定能夠打擊敵人的士氣。很可能還你的自作聰明,最後讓敵人怒氣衝天,變成了同仇敵愾,和你沒完沒了就麻煩了。

赫連根是蒙古軍人,他是按照草原上的可能性來處理眼前的複雜問題。

精銳的蒙古部隊,絕對不會因為你抓住了主將,就可以收攏整支部隊。他們很有可能射死自己的主將,然後殺死敵人給主將報仇。

赫連根不敢弄險,所以現在長達十裏的廣闊戰場上變成了兩個陣營:九百騎兵追八百騎兵是第一梯隊,近五千騎兵追三千多步軍是第二梯隊。

不管有幾個梯隊,奔跑的方向是相同的:北麵的澧州城!

對於主將王文耀來說,現在果然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