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中期,楚雄州全境被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分別隸屬於越嶲、益州二郡。
蜀漢時期,諸葛亮統帥大軍三萬深入南蠻腹地,一路上恩威並用,暫時穩定了西南局勢,並且設置了庲降都督府,楚雄屬於建寧郡。
大明一統天下,楚雄從州降為府,屬於第一批改土歸流的州府,朝廷外派官員管理這裏。
在執行“以夷製夷”政策的過程中,不同的知府有不同的見解,總是因為人為的因素,導致這裏就一直沒有安寧過。
過去兩百餘年的事實證明,朝廷“以夷製夷”的政策從來就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奴隸主之間互相攻伐兼並的戰爭無一日稍缺。
楚雄地處南北交通咽喉,每一次奴隸主之間的戰爭都無法避免戰火洗禮,城池屢修屢破。
現在的楚雄城,就是掌印同知竇敬禹,委托百戶薑興周重修。
新修的城池,城牆高度二丈五尺,厚度三丈。城牆周長七裏三百六十步,城池深度一丈五尺。
楚雄城一共六座城門,東門稱平山門、東南門稱德化門、南門稱廣運門、西南門稱仁福門、西門稱德勝門、北門稱勇鎮門。每道門上加築樓台,俗稱月城、敵樓,城樓上築有樓堞。
司馬承率領陷陣營突然出現在楚雄城北麵的勇鎮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拿下了校軍場兵營,俘虜了百戶薑興周、孟強以下九百餘人。
然後利用薑興周詐開北門,乘勢奪取了楚雄城,掌印同知竇敬禹以下大小官員一百三十餘人全部被抓獲。
北麵戰局未定,司馬承突然奪取楚雄成,這裏麵自然有很重要的原因。
黑井鎮南山之戰,因為熊開山把敵人的主帥刁勳給生擒活捉了,司馬承的陷陣營突然從東麵橫擊過來,刁勳剩下的一千騎兵又被攔腰斬成五段各自為戰。
主將被俘了,司馬承的一根九十八斤的镔鐵棍無人能敵,凡是戰鬥力強的百夫長,全部被司馬承斬於馬下。
沒有了將領指揮,景東軍民府的一千騎兵就變成了烏合之眾。
碰到熊家軍的九變真如大陣,個人戰鬥力再強也沒什麼作用,剩下的六百餘人終於放下兵器當了俘虜。
樊濤帶領八百騎兵最先和敵人接戰,也是最先一路敗逃,整個過程有真有假。
因為樊濤帶領八百騎兵並沒有跑到別處去,而是帶著一百多頭大象,繞著南山北麵兜圈子。
熊開山截住了後麵的騎兵之後,樊濤根本就不怕象隊了。
雖然他還沒有想明白應該如何對付“長獠牙的古怪戰馬”,但是經過半個時辰的觀察,樊濤發現古怪戰馬背上一共隻有一百零八個敵人。
現在威脅最大的已經不是古怪戰馬,而是馬背上那一百零個敵人箭法如神,百步開外箭無虛發。
這麼厲害的射手,熊家軍裏麵隻有赤格射聲營裏麵的遊射隊才擋得住,樊濤自認沒這麼好的射術。
在戰場上,不分敵我,都佩服有本事的人。
樊濤現在就非常佩服這一百零八個家夥,因為他知道赤格的射聲營,挑選一個馬術精湛的神射手,那實在是不容易,所以射聲營補充兵員非常艱難。
結果搞到最後,表麵上看起來是一百零八頭大象在追趕樊濤的八百騎兵,而實際上是樊濤在想辦法活捉敵人的一百零八個神射手。
大象雖然奔跑起來的速度並不慢,但是因為它的體重太大了,自然就不能跑很遠,到後來根本無法跟上戰馬的速度。
樊濤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每跑一段,就讓五十名騎兵躲進大路兩邊的密林之中。
一個時辰之後,樊濤身後就少了一半人,給敵人的感覺就是四百騎兵當了逃兵。
結果繞了一個大圈子,樊濤又帶領象隊回到了老路上,象隊被包圍了。
不是被騎兵包圍了,而是被一場大火給包圍了。
樊濤留下來的那些人並沒有閑著,而是飛快的收集茅草枯枝,做好了放火的準備。
來自草原的將士都明白,再好的牲口都怕火,再凶猛的狼群也不敢闖進火圈之中。
敵人的戰馬雖然古怪,肯定無法抵抗大火的焚燒。
不怕死,並代表每個人都想死。
大象被火圈包圍,頓時就不聽指揮了,一百零八個騎手無可奈何,最後隻好放下兵器投降。
至此,黑井鎮南山之戰終於落下帷幕。
整個戰鬥持續了兩個時辰,刁勳帶來的常備軍最精銳的一千象隊、兩千騎兵,當場被殺一千三百餘人,一千六百餘人被俘。俘獲戰馬兩千二百餘匹,外加一百零八頭大象。
熊開山的兩千騎兵損失慘重,五百多勇士血染青山,損失戰馬七百餘匹。
當然,如果不是司馬承的陷陣營恰到好處的出現,熊開山的兩千騎兵最後還能有多少人活下來,那就誰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