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熊儲這才說道:“在座的都是獨當一麵的核心人物,二娘剛才說得好,往事已矣。但是,這一次血的教訓是我造成的,也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行軍打仗,和行走江湖是兩碼事。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會造成巨大的災難,讓無數的兄弟永遠回不來了,就像我這次一樣。”
“軍令如山,不是兒戲。這一次的失敗是我造成的,和大家沒有絲毫關係。等到兩路大軍會合以後,我要在全軍麵前接受軍師的處罰。”
“我們暫時不走了,好好把這裏經營起來。這幾天我已經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在趕回永州市沒有用的,反而會把敵人帶回家裏去。”
“既然如此,我們就以唐門故地為中心,占據陰平進行發展,把官軍吸引在東麵的綿竹一線。這樣一來,軍師的西路大軍就變成了一支隱蔽突襲部隊,拿下威州根本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
“到那時,我們陰平就可以和威州連成一片,整個鬆潘地區都是我們的戰略回旋空間。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根本就沒有人會注意永州一線,大觀堡自然平安無事,增援的目的就達到了。”
“但是唐門從今天開始不能再用,這個地方改名劉國誌鎮。對,我們要把這裏建設成為一個大集鎮,擁有三萬多人的大集鎮,讓綿竹、成都提心吊膽。”
“段鵬不用垂頭喪氣,未來的路還長得很。我已經命令周老四的斥候營,專門挑選十八歲以下的災區少年送過來,而且越多越好。第一批兩千人三天之後就要到了,你們把所有的編製都補齊,然後開始大練兵。”
“唐門雖然做了很多壞事,但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財富。匠作營已經全部安頓完畢,馬上就可以開始運作,各種兵器都可以慢慢更新。”
熊儲想明白了所有的利害關係,幹脆把自己公開出去變成眾矢之的,這也算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計。
首先倒黴的,就是鬆潘衛的四千大軍。
鬆潘衛的總兵力隻有五千餘人,這一次希望能夠在熊儲身上撈一把,所以把所有的主力部隊都帶出來了。
所謂主力部隊,也就是年齡不大的軍卒,並不是說他們的戰鬥力就很強,因為大明朝的正規軍戰鬥力都不強。
一個國家的正規軍戰鬥力不強,這當然是有原因的,這就是所謂的“衛所製”。
衛所製,這是大明朝別出心裁的叫法,其實在諸葛亮時期,叫做“屯兵製”。
也就是沒有敵人的時候自己種地,有敵人的時候就扔下鋤頭,換成槍杆子出戰。
但是,諸葛亮當初為了對抗曹魏,“屯兵製”雖然偶爾種地,但絕對沒有帶家屬。
到了大明朝可就神氣了,衛軍連整個家庭都搬進衛所,然後“開荒種地,紮根邊疆,報效朝廷。”
開荒種地的那些“軍人”,每個月繳納兩百錢,就可以免除“軍事訓練雜役”。
這樣的軍隊如果有戰鬥力的話,國家真的就不需要軍隊了。
大明朝立國兩百多年,對抗外敵一年不如一年,長城幾乎每一年都有一兩個地方被攻破,就是這種稀奇古怪的軍隊製度造成的。
一個朝廷不用養軍隊,應該有很多錢才對。
恰恰相反,大明朝的老百姓就沒有過一天好日子。
整個天下都姓朱,但是朱姓王爺一個比一個貪婪,成為曆史上最奇怪的一種現象。
對於朝廷的所謂軍隊,軍師萬練自然心知肚明,因為他的父親曾經就是偏關將領。
熊儲的東路大軍突然向西,這個消息就被軍師萬練知道了,當然也明白東路大軍肯定遇到了意外變故。
正因為如此,萬練立即命令赤格的射聲營前出武裝偵察。
果不其然,就被射聲營發現了正在返回鬆潘的大軍。
可是,赤格剛剛命令部下把這個消息上報給軍師,卻發現鬆潘衛的大軍又停下來,然後開始返回成都方向。
萬練得到消息以後,確定這是一支疲憊不堪的軍隊,根本沒有絲毫戰鬥力。
於是命令霍連山前軍大營的驃騎營、護軍營、火器營同時出動,在鬆潘大軍的必經之路薑維城(汶川縣)和茂州城(茂縣)之間的密林小道設下埋伏。
萬練帶領後續部隊加速南下,切斷了鬆潘大軍退回鬆潘衛的後路,鬆潘衛來回折騰的四千餘人掉進陷阱而不自知。
沒費一槍一彈,沒傷一人一馬,包括鬆潘衛指揮使(正三品)何磊、指揮同知(從三品)苗誌成、指揮僉事(正四品)葛芒在內,四千二百餘人被俘。
萬練隨即命令樊濤的驃騎營全部換成官軍的服裝,然後在熊開山的率領下,長途奔襲藏羌土司千戶(阿壩)。
那力布賴的護軍營同樣換成官軍的衣服,然後由霍連山親自指揮,沿著小路繼續北上,拿下六十裏之外的茂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