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從遼陽和沈陽出來,趕到白音套需要四天時間。
白音套,其實就是兩條河之間的區域,東西寬度不過三裏,像一個套子。
從東北到西南方向,地勢越來越高,一直到敖包嶺,形成了一個長達三十多裏的狹長區域。
能夠同時涉水渡過兩條河的地方,就是白音套,在敖包嶺東北方向二十裏。
敖包嶺是兩條河的分水嶺,熊儲和軍師萬練帶領中軍就駐紮在敖包嶺南側。
為了這一次大戰,軍師萬練把中軍大營的斥候營、前大營的斥候隊,合計七百三十人全部調動起來,從上榆林堡到敖包嶺一線散開。
每組三個人,分成兩百多個小組,對全程五百裏進行分段監視,隨時掌握敵人軍隊的位置、行軍的速度、隊列變化的情況,然後采用接力的方式向後傳遞信息。
總提調官周老四距離敖包嶺百裏左右,他的任務就是在敵人距離白音套隻剩下一天行程的時候,用金雕把消息傳回來。
“敵人距離白音套還有八十裏,前軍主將是莽古爾泰統帥正藍旗兩千人,中軍主將是皇太極統帥正白旗三千人,後軍主將是代善長子嶽托統帥鑲紅旗兩千五百人。敵人總兵力八千人左右,預計明晚抵達白音套一線。”
金雕的腿上帶回來周老四的消息很簡單,但是緊隨其後李青專門趕回來,終於把敵人的情況說清楚了:
“敵人兵力接近八千,對外宣稱五萬大軍。莽古爾泰嚴格按照努爾哈赤的規定行軍,前方五裏是十個人承擔斥候,拖後五裏有兩百餘人擔任接應,然後才是莽古爾泰的前軍。”
“中軍皇太極距離莽古爾泰的前軍大概有十裏,嶽托的後軍距離皇太極不到五裏。敵人目前已經宿營,按照這幾日的慣例,應該是明天早晨天色未明就出發,趕到白音套應該是日落時分。”
敵情終於明了,熊儲這邊的氣氛也隨之緊張起來。
雖然敵人還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才能趕到白音套,但是戰前的最後準備全部開始。
“命令:中軍大營邱柏明所部鎮軍營之神機隊、車炮隊,配屬給前軍大營喬如山之火器營。明日入夜時分下山直奔白音套,集中五雷神機三百杆、車炮八輛,轟擊正在渡河的敵人中軍,鳥銃隊擔任保護。”
“敵人中軍被迫分頭從兩河搶渡完畢以後,火器營統領喬如山把車炮一分為二,分別攻擊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對岸的敵軍。”
“火器營副統領亞斯布魯帶領鳥銃營、神機營立即就地集結,隨時注意山頭鳴鏑所指方向,然後上馬奮力殺出去對敵人實施追擊,讓敵人無法重新完成集結。”
“命令:前軍大營那力布賴所部護軍營,聽見炮聲以後立即從西麵下山,目標是已經渡過西拉木倫河的敵人前鋒部隊。衝擊敵人的左翼,阻止敵人回渡救援中軍。”
“命令:前軍大營樊濤所部驃騎營,聽見炮聲以後立即從東麵下山,目標是衝擊敵人後軍左翼,不讓敵人全力增援中軍。”
“命令:中軍大營赤格所部射聲營七百二十人、女兵營七百二十人,隨時聽候主公調遣,作為最後的機動打擊力量,準備增援各部。”
“戰術要求:本次作戰不以殲敵為主要目標,徹底擊潰敵人大軍就算完成任務。喬如山率領的火器營,隻要敵人不猛攻火炮陣地就不要管。逼迫敵人分頭搶渡老哈河、西拉沐淪河,轟擊敵人密集之處給予殺傷。”
“中軍大營之護軍隊和輜重隊、前軍大營之輜重隊全部集中在中軍,把所有大車組成環形防禦陣地,所有人員全部佩帶弓箭,發現敵人靠近就立即放箭,防止敵人潰兵無意之中經過此地發動突襲。”
“諸位都是第一次和女真軍隊作戰,可能還不了解敵人的特點。女真隊列嚴整,軍紀嚴酷,作戰勇猛,不像蒙古軍隊一盤散沙。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女真軍隊分為八旗,彼此之間的顏色很清楚。”
“敵人前軍是莽古爾泰統帥的正藍旗,他們的旗幟、帶兵將領的盔甲戰袍都是藍色;中軍是皇太極統帥的正白旗,他們的旗幟、帶兵將領的盔甲戰袍都是白色。後軍是嶽托統帥的鑲紅旗,就是紅色鑲金邊。”
軍師萬練根據實際敵情,給各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全軍開始飯餐休息,為了明天的晚上的戰鬥養精蓄銳。
喬如山,原本是天台山喬家寨的大寨主,因為山寨被坐床活佛篤布巴的大弟子土登法王攻破,十七名骨幹全部被抓進了崇福寺。
被熊儲救出來以後,喬如山等人覺得自己那麼混下去一點意思都沒有,所以跟隨熊儲開始闖蕩江湖。
萬練在敬德山莊第一次整編的時候,發現喬如山的兄弟們沒有經過嚴格訓練,騎射功夫根本不行,所以後來組建的第一個火器隊就是他們,第二次在葫蘆海整編的火器營也是以他們為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