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後麵過來的並不是正規騎兵,而是一批牧民,男女老少都有。
說是牧民,但是卻沒有羊群、牛群、馬群跟著,全部都是空手。
看見一批空手的牧民,喬如山就已經有些疑惑不解。
因為在豐鎮的時候,他奉命在飲馬河西岸埋伏兩天,準備阻截敵人渡河的時候,曾經看見過這些人。
那個時候還有六群羊數百隻,一群奶牛十多頭。現在人都過來了,但是那些羊群和牛群呢?
喬如山雖然武功不是很高,但是頭腦轉得並不慢。
他知道大好的機會就在眼前,如果不趕緊發起進攻,一旦這些人吃飽喝足了就會分散開來準備睡覺。
敵人全部分散了,突然襲擊的打擊效果就會大幅削弱,隻怕不能給敵人製造足夠大的混亂。
如果敵人不亂套,自己手下的一百多人肯定對付不了近千人的大部隊,就無法完成把敵人從這裏趕出去的作戰命令。
喪失戰機,不能完成自己的作戰目標,從而造成嚴重後果,那是要執行軍法的。
執行軍法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就是要砍頭。
喬如山想到這裏,隻能一咬牙從草垛上麵滾下去到了陰暗之中。
雙手被綁在身後也無法解開,現在也沒時間想辦法解開了,隻能拚命向小將樊濤隱蔽的地方跑過去。
喬如山著急,小將樊濤其實更加著急,所以就帶領兄弟們慢慢摸了上來打探具體情況。
因為有身後火光做背景,喬如山的身影一出現就已經被發現。
樊濤根本沒有聽喬如山說什麼,就直接一聲令下,一百二十人端著拐子銃已經猛撲上去。
要說戰馬比人精靈多了,樊濤他們剛剛接近到百步之內,敵人的馬群就出現了騷動,然後就驚動了敵人的哨兵。
所謂拐子銃,其實就是鳥銃,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散彈槍,一次可以開三次火。
也就隻能開三次火,因為戰場上根本沒有機會給你重新裝藥。
鳥銃雖然覆蓋麵積足夠大,但是有效射程隻有五十步。
敵人已經被驚動,那就沒有什麼話好說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開火!”
距離敵人還有八十步的樣子,樊濤下達了第一輪開火的命令。
隨著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鳴聲,敵人終於徹底被驚動。
敵人果然是百戰精兵,所以驚而不亂。在頭領的怒吼聲中,都已經拔出腰刀開始向外反擊。
人可以不亂,但是集中在一起的戰馬遭到火器的打擊已經亂了,開始拚命往外衝。
蒙古兵都是馬背上的兵,沒有了戰馬就沒有了戰鬥力。
所以戰馬一亂,那些蒙古兵隻能去搶救自己的戰馬,整個大古城終於亂成一團。
敵人在火堆的映照下,看外麵都是黑魆魆的,根本不知道來了多少人。
加上這麼一亂套,樊濤他們已經衝到了五十步以內,第二輪開火就與見到成效。
不僅打死打傷不少人和馬,而且引燃了早就準備好的草垛,作戰的計劃終於實現了第一步。
樊濤雖然是拐子銃的百夫長,但是他手中並不是三尺多長的鳥銃,而是一尺多長的短銃,而且一直插在腰帶上根本沒有開火。
樊濤不開火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手裏擰著自己的兵器,也就是九十六斤的镔鐵棍。
兄弟們按部就班往前衝,主要目的是讓敵人越亂越好。
樊濤的目的和兄弟們不一樣,他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但是目的不一樣。
因為要埋伏在敵人附近,所以戰馬都在五裏地以外的密林中。
沒有戰馬就不能充分發揮镔鐵棍的威力,所以樊濤的眼睛裏就剩下敵人的戰馬,而且要盡快抓住一匹變成自己的臨時坐騎,然後才能衝擊敵人的核心。
此時大古城中心已經是火光衝天,人喊馬嘶亂成一團。
樊濤突然看見一匹戰馬比所有的馬匹都大一號,正在馬群中橫衝直闖,顯得狂暴異常。
在戰場上,烈馬的衝擊力更強,速度也更快,所以樊濤就直奔這匹烈馬衝過去。
既然是一匹出類拔萃的寶馬,它的主人自然不會差很多。
樊濤眼中隻有寶馬,就沒有發現西北方向也衝過來一個人,而且口中不斷打著胡哨。
胡哨聲響起的一瞬間,那匹烈馬就掉頭衝向西北方向。
樊濤頓時氣得七竅生煙,隻能返身往回追。
兩條腿總沒有四條腿跑得快,等到樊濤衝到烈馬附近,才發現馬背上已經端坐一員大將,手中一根狼牙棒長度超過一丈八。
看見自己辛辛苦苦追了半天的寶馬,竟然被別人搶先半步奪走了,樊濤氣得嗷嗷之叫。
手中的镔鐵棍輪起一個半圓,已經刮著風聲劈了出去,目標正是馬背上那家夥的右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