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
寧家一行輕裝上陣,坐上了北上的官船。
原本找好的商船因為路上耽擱,並沒有成行。寧南星不得已,拿了殷家的名帖,讓知縣給聯係了官船。
寧家也隻是帶了換洗的衣物,旁的都是一箱箱的藥材,生怕寧老頭兒在船上有個萬一,所以,寧家就舍了不少旁的,盡可能多的帶上藥材。
許是因為離別,沈團團的興致並不大高,還是寧南星寬慰了許久,沈團團這才慢慢地高興了起來,才有心情欣賞著沿途的風景。
原本沈長致也是要護送著寧家一行上京的,隻是,在臨行前,蔣惜念突然暈倒,被查出了有孕的好消息,沈團團自然不會讓沈長致陪著一道兒來,隻留下了沈長致照看著家裏頭,蔣惜念頭一次懷孕,身子骨又嬌弱,沈團團也不放心讓蔣惜念身邊缺了人,更別說,她原本就與蔣惜念投緣,自然也不想倆人留下遺憾。
所以,同行的人就變成了沈長貴和沈長明兄弟倆。
如今,沈長貴也已經長成了壯小夥,已然十八。就是沈長明也已經十四。
這一回,因為蔣惜念有了身子,蔣惜念雖然知禮知趣地讓沈長致送沈團團去京城,沈長致感激蔣惜念的懂事,卻也是舍不得蔣惜念,這一來一回說不定趕不上蔣惜念的生產。
正在沈長致為難的時候,沈長貴主動請纓,讓沈長致放心地在家候著,他要上京避避難。
因為沈長貴兄弟倆漸漸長成,沈孝家中的那一些欠債,也早就已經還清了。隨著沈長貴過了十五後,年年都有人給沈長貴說親,隻是沈長貴就是不鬆口,沈孝也拿他沒法子,畢竟家中沒個女人張羅這事兒,沈孝就是急著抱孫子也無法,再說有沈長明在一旁,時不時地就說這家的小娘子如何如何不孝順,那家的小娘子如何如何地偷懶,總之就沒有一個好的。
沈孝也是吃了柳氏的虧,所以聽著小兒子說這家不好,那家不好的時候,沈孝也猶豫了,索性由著這兄弟倆慢慢地拖著。
沈孝無法,勒令沈長貴要是二十歲之前不娶回一個媳婦來,沈孝就打算隨便娶一個就算了。
眼見著已經十八了的沈長貴,主動請纓要護送寧家人去京城。沈長明見狀, 當然是趕緊隨從。要不然,他哥一走,他可就糟糕了,之前有他大哥在前麵擋著,他才半點兒不打眼。他怕他爹想抱孫子想瘋了,要是一不小心瞄上了他,那他就別想過一個安穩的日子了。
所以,沈長明當下做主,以三寸不爛之舌勸動了沈長致留下, 讓他和他哥護送著去京城。
如此,寧家人加上肖嬸,還有沈長貴兄弟倆順利地上了船。
官船行駛了大半個月,沈團團也已經清楚,這船上還有兩戶人家。一家是文家,文家老夫人帶著孫女回京,原是南下祭祖,等著運河破冰了後,才北上回京。另外一家就是孫家,孫家的三夫人帶著二女一子去京城,聽說孫家出了一個淑妃,所以孫家人這也是去京城定居的。
行駛了半個多月,寧家與這倆家人格格不入。沈團團也樂得自在,也沒想過要與官宦人家打交道。
這其中的緣由還是因為寧家才上船後,孫家的小娘子與問文家的小娘子結伴上門送了一匣子點心來探探門,沈團團自然是歡喜地將人迎進門,在二人旁敲側擊地問著寧家的背景的時候,沈團團歪頭想了很久,才道,不過一介農戶。
自此,這倆家人就再也沒有上門過。
“唉,有些無聊呐。”沈團團拄著下巴, 盤著腿坐在寧老頭兒的身邊。
寧老頭兒因為傷筋動骨,這會兒仍是隻能趴在床上不能動彈。就算是上船,也是沈長貴幾人抬著床板給送上了才船的。寧老頭兒聽著沈團團每日好幾回地感慨,也忍不住附和道:“唉,是有些無聊呢。”
肖嬸剛端了藥進來,就聽到寧老頭兒的感慨,“老太爺,你可悠著點兒。”寧老頭兒雖然高燒已經退下來,但是一直低燒不停,也就是這倆三日才剛剛穩定了。大病初愈,寧老頭兒差點兒被磨成了老頭兒幹。
肖嬸伺候著寧老頭兒喝下了藥,“少夫人若是閑著無聊,可以找孫家和文家的小娘子們說說話兒去。”
沈團團撇撇嘴,“我不去!”
肖嬸倒是鼓勵沈團團多跟宦官人家的小娘子打打交道,回頭到了京城,這總之少不得的事情,不說別的,就是安寧伯府的這麼一大票的人,就是不好相處的。肖嬸私下跟寧南星說了幾回,寧南星都拒絕了,說是由著沈團團來,有他護著,總不能讓沈團團吃虧了。肖嬸這才按下不提,但是心裏到底還是發愁,畢竟以後,有了小小少爺,小小姐,他們長大以後,都是要跟人說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