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街上人生喧囂,叫賣聲,吵鬧聲,嬉戲聲不絕於耳,一派盛世繁榮,哪還有當初五國爭鋒血流成河的景象。
一間茶樓隱隱傳出聲聲叫好,細一聽,原來是說書的先生贏得聲聲喝彩——
“要說咱們陛下當初奪得天下,所賴的不僅僅是其自身的宏才偉略,還賴陛下身邊的眾多謀士,武將,大家可知都有些何人?”
說書先生這話一落,便引起聽眾的低聲議論,不久,便聽一洪亮的聲音響起:
“當朝丞相葛謐當居其一。”有一人帶頭,於是更多的人便有了勢氣。
“定國將軍陳單。”
“前旭陽軍統領趙雲戊。”
“神醫焱荏。”??????
眾多的功臣名將,隨意一人,都是為天下所熟知。
說書先生卻是輕捋著胡須,麵帶微笑,對眾人的發言不置一詞。隻是靜靜地聽著。
當人聲漸漸沒落,才見他開口:“大家說的都不錯,現今丞相葛謐曾任旭陽軍軍師,為陛下出謀劃策,定國安邦,自是一大功臣;那定國將軍陳單在陛下,一直身先士卒,戰場勇猛無敵,也是一大功臣;神醫焱荏在陛下征戰過程中,數次救陛下於生死,當是大功臣;這些都是大家認可的。但,要論第一功臣,當屬將軍——旭城。”隻見說書先生露出神往的神色,似在回憶,似在追悼亦或向往。
而底下的聽眾卻大都露出茫然之色。
“旭城,是誰?”
不熟並不等於無人知,沉寂片刻。
便見一前排白衣公子:“旭城?請問先生,是否是那位當初在旭陽城一戰中,壯烈犧牲的那位將軍?”
說書先生眼睛一亮:“不錯。”清朗的一聲。
白衣公子輕輕蹙眉,紅唇輕啟:“但,據我所知,這位將軍雖也在數次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但卻在旭陽城一役中英年早逝,而也無其他建樹,何謂先生所說:功臣之首?”
說書先生對白衣公子輕輕微笑,便接著:“那您可知當初是誰舉薦了這一眾功臣?”
那白衣公子也是聰明之人,隻是細細一想,思慮的表情漸漸轉為震驚,目露不信,倏地看向說書先生,說書先生見其已想到,輕輕頷首:“不錯,正是旭城將軍。”嗓音微微高昂,顯示此刻其心情的激動。
“旭城將軍少年從軍,從無名士卒一步步走上大將軍之位,文韜武略,不輸於當今聖上。大家可知現今的安邦之策是誰草擬,可知陳單將軍之兵法為誰所授,眾多功臣為誰所薦?沒有他,我們至少多飽受戰火十年。”說著聲音又低沉下去,一手捋著胡須,緩緩搖頭:“可惜,英年早逝,英年早逝啊!”
場內寂靜,似不想打斷他的話,都迫不及待想聽那一段烽火歲月。
見狀,說書先生正想繼續,便見後座一位身著紅裝的少婦站起來,看向說書先生,朝他輕輕頷首:
“那先生又是否可知那少年將軍卻是一位巾幗紅顏??????”
同時,在誰都未曾注意的館外的一輛馬車上,車內人卻輕輕一震,一聲低語呢喃而出:“旭城???”
馬外駕著車的是一位中年壯漢,聞狀,輕輕詢問:“主子,需要???”話還未說完,已被打斷:“不用,”聲音低沉,似已疲憊不堪,“走吧。”
在馬車駛離得那一刹那,一位纖瘦的少年走出,嘴角隱隱掛著笑,又暗含一抹晦澀:旭城?如今隻有未冉。
轉身走進暗巷,手一揚,撕下了戴在臉上的麵具,露出一張清麗,張揚,又夾雜著滄桑的麵龐,接著隱入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