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極情緣深 花開溫州城(1 / 3)

太極情緣深 花開溫州城

風雲篇

作者:王娟

在晨曦朝陽中,暮色夕陽裏,溫州的世紀廣場上,總能看到一個神清氣爽、儒雅溫和的中年男子身著練功服,帶領學員們伴隨著優美的音樂習練太極拳的身影。隻見他拳姿舒展、移步生風,如行雲流水,大氣又不失中和,招招式式中盡顯太極神韻,學員們緊隨其後悉心揣摩習練。這已經成為溫州,這個節奏飛快的城市中最靚麗的風景。

他,就是來自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太極名師陳衛生,一位師出名門、盡得真傳、勇挑重擔、廣播太極的文武驍將。他用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太極拳姿,讓溫州的腳步變得動中有靜,更加和諧。

十年麵壁苦修習盡得真傳拳蹤遠

陳衛生1974年出生於陳家溝。那時的太極聖地偏遠閉塞,太極拳成了陳家溝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裏唯一的亮色。即便在田間地頭小憩時,人們也愛耍上幾趟拳;晚上丟下飯碗,人們就在自家庭院裏開始一天的必修課:大人們或靜心練拳,或教孩子們習拳,時時有風吹來誰家練拳的震腳聲。

陳衛生就是在這樣的太極殿堂裏耳濡目染,漸漸喜歡上了祖傳的拳術。六七歲的年紀,正是小孩子貪玩的時候,陳衛生卻很少去瘋玩,他最愛看家裏人練拳,常一邊認真看一邊跟著比劃。看到他這麼喜歡打拳,自家的叔叔伯伯們也就教他幾招。就這樣,6歲時的陳衛生已經能像模像樣地打一套老架一路了,每每演練都能博得長輩的點頭讚許。

10歲時,陳衛生進入陳家溝太極拳學校,開始了真正的習拳生涯,有幸跟隨族爺——陳式太極拳第11代嫡宗傳人、太極拳大師陳小星係統學習太極拳。

從此,除了幹農活,陳衛生的生活裏就剩下了練拳,白天黑夜,風雨無阻。汗水和淚水交織成麵壁苦修的生活。正規係統的習練難免枯燥無味,甚至有些苦不堪言,但這些似乎並沒有奪去陳衛生對太極拳的癡愛。從套路到器械,如老架一路、二路,刀槍棍棒,他都一一悉心學練。老師教拳理拳法,他也如饑似渴地學習,期待著將太極精粹盡攬懷中。在學校,他是最能吃苦的孩子,別人練5遍,他就練10遍。練推手時,即使渾身摔得青紫,他也咬著牙關,起來再摔。老師說的每一句話,他都如聖旨般謹記慎思。

為了晚輩能早日拳技精湛,陳小星因人施教,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看著18歲的陳衛生拳技漸精,他暗自喜在心上。春日的一天,他特地叫來陳衛生,告誡他說:先祖都是日練30遍才成大器,你也要吃得苦中苦,從今天起每天練拳至少30遍,從春天一直練到秋天,我啥時候說好了,我再給你好好捏架。陳衛生點點頭。自此,陳衛生每天練完老架練新架,練完一路練二路,從睜開眼練到夜半,一天至少要練三四十遍。他的勤奮刻苦,讓陳小星欣慰萬分。秋日的一天,陳小星走過去對陳衛生說:“晚上你到我家裏來,我給你捏捏架。”

時隔20年後,陳衛生依然記得那個秋夜,他和老師來到老家村外寬敞僻靜的打麥場,頭上是一彎清月,昆蟲的叫聲此起彼伏。老師一招一式、一絲不苟地給他較正拳架,陳衛生的汗水不時滴落在腳下的泥土中。第二天清晨,陳衛生睜開眼時,突然驚恐地發現自己怎麼也抬不起腿了,他艱難地坐起來,捶著腿,仿佛仍然毫無感覺。陳衛生慌忙再捶,跳下床活動幾下,這才感覺到刀割般的鑽心疼痛。

此後,他又得到時常回鄉的陳小旺大師的親授指導,拳械漸精。

十餘年苦行僧般的“麵壁生涯”,磨礪出陳衛生堅韌不撥、鍥而不舍的品質,也開始讓他在拳界嶄露頭角。1994年,陳衛生參加第三屆國際太極拳年會,便力證實力,一舉奪得56公斤級推手冠軍。

雛鷹羽翼已豐滿。1995年,陳衛生參加了河南省傳統武術選拔賽,再奪推手冠軍,同年被評為焦作地區太極拳優秀拳師、國家太極拳高級教練,還獲得“河南焦作百名精英”榮譽稱號。從此,陳衛生頻頻參加各類國際國內賽事,拳術、器械、推手屢屢蟾宮折桂,閱曆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