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七章 結束之前(3 / 3)

張繡動漫形象(9張)

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評書中還說,張任,張繡均師從童淵,趙雲是童淵的關門弟子,童淵是張繡、張任、趙雲的師父。童淵本來隻收徒兩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了趙雲為關門弟子。趙雲藝成下山後,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13]而《三國演義》與《三國誌》中並沒有這樣的描述。

趙雲拜武術名家童淵為師,習得“百鳥朝凰槍”,後又獨創“七探蛇盤槍”。趙雲和劉璋的大將張任、北地槍王張繡是同門師兄弟,二人習得童淵“百鳥朝凰槍”,隻是趙雲不知其二人是他的同門師兄。趙雲擊殺張繡、擊敗張郃和張任,從此七探蛇盤槍威震天下。此槍技分七探和蛇盤,七探為七種殺招為攻擊方式,而蛇盤為快速槍使其好若不停在盤旋的蛇般,其槍快速旋轉之下形成密不透風的防禦招式,屬於技巧型槍技。

趙雲的“七探盤蛇槍法”在其晚年彌留之際終得突破,被其更名為“七探盤龍槍法”隨劃破空間而去,具體去向不得而知。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穀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諡趙雲,薑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諡趙雲為順平侯。[1]

張嶷(nì)(?-254年)字伯岐,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巴郡南充國(今四川南充)人。初為縣功曹。劉備定蜀時山賊趁機搶掠縣裏,張嶷背著縣長夫人,將其救出,張嶷因此得名。後諸葛亮預備北伐時,張嶷平定了在廣漢作亂的賊寇。其後被任命為牙門將,隨馬忠多次平定南蠻叛亂,因功封為越巂太守。在郡十五年,平定當地叛亂,將破敗的城郭重新建設,又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後被征召回成都,越巂民感到悲傷,甘願隨張嶷至成都的越巂頭目達百餘人。官至蕩寇將軍,封關內侯。延熙十七年帶病與魏將徐質交戰,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但同時也將魏將徐質斬殺。張嶷死後,越巂郡民為之流涕,並為其立廟,四時祭祀。

郤儉(公元?-188年),字不詳,河南偃師人。東漢末年益州刺史。郤儉其人昏庸無能,憑借錢財買得益州刺史職位,到任後橫征暴斂、大肆收稅、煩擾百姓,他的事跡和一些不臣的舉動已經遠近“聞名”了。正是因為他,益州之地被他的“貪殘放濫,取受狼籍”害的“元元無聊,呼嗟充野”,所以朝廷派劉焉擔任益州牧、監軍使者,來“收攝行法,以示萬姓,勿令漏露,使癰疽決潰,為國生梗”,可見當時郤儉在益州可謂是貪贓枉法、暴虐害民、天怒人怨。

中平五年(188),劉焉因為道路不通,停留在荊州東邊界線上。就在這時,益州叛賊馬相、趙祗等於綿竹縣自號黃巾,收和聚集被郤儉弄得疲憊和勞役的百姓,一二日之內就得到了數千人的響應,先殺了綿竹令李升,當地更多的吏民響應聚集,合眾一萬餘人,於是前往攻破雒縣,攻進益州太守府殺了郤儉。當日馬相自稱天子,又寇巴郡,殺郡守趙部,益州從事賈龍擊相,斬之。

馬相,東漢末年人,自號黃巾,中平五年起事於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連破益州(今四川廣漢北)、犍為(今四川彭山東)、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等,控製益州大部。 後為益州從事賈龍所破。

趙袛,東漢末年人物,自號黃巾,聚眾數千人,中平五年與馬相起事於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攻克雒縣(今四川廣漢),殺益州刺史郗(一作郤)儉,又進擊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發展到十餘萬人,馬相自稱天子。不久又派兵攻克巴郡(治今四川重慶),殺郡守趙部,控製了益州大部。 後為益州從事賈龍所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