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娘娘請息怒,兒臣並不是故意的,希望太後娘娘可以理解。”嶽楚淩解釋地說道,卻發現太後轉過頭去,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心裏非常著急,於是就繼續說道,“兒臣之所以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母後,一來還沒有定下來,去還是不去;二來,兒臣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這樣的事情,兒臣覺得自己可以自己做主。”說到最後一句,抬起頭來非常肯定地看著她。
“皇帝是不是覺得哀家管得太多,管了不應該管的事情了?”太後忽然變了臉色,冷冷地問道。
嶽楚淩看得出來,太後這次是真的生氣了,急忙解釋道∶“母後,你真的是誤會了,兒臣不是這個意思,兒臣的意思是……”本來想把話說清楚,可是太後根本就不給她機會,隻聽見太後冷哼一聲說道—
“哀家知道哀家是後宮中人,後宮不得幹政,皇帝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這樣的事情自有分寸,哀家也沒有辦法說什麼,隻不過是想提醒皇帝,這種事情非同小可,哀家希望你可以三思而後行,考慮清楚了再做決定,千萬不要意氣用事,否則的話被人利用,後果不堪設想,你明白了嗎?”
“多謝母後提醒,兒臣明白了。”太後說的話確實是為了自己好,嶽楚淩也沒有辦法說什麼,隻能點點頭,應道。看著太後,覺得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故意隱瞞也沒有意思了,於是就繼續說道,“其實兒臣今天過來就是想把這件事告訴母後。經過這幾天的商量,兒臣覺得這件事事關重大,江南之行勢在必得。”說到這裏,忐忑不安地看了一眼太後,然後靜靜地等待著。本來以為太後肯定會反對這件事,沒想到太後卻是非常讚同,點著頭說道—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皇帝一天到晚在這個皇宮裏,民間疾苦根本就感受不到,其他人說出來的話基本上是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這一點非常不好。皇帝也應該去看看民間到底是個什麼樣了。”
“太後--”聽了這樣的話,嶽楚淩一下子愣在那裏了。本來以為自己把話說出來了,太後肯定會反對這件事。自己早就已經想好了,如果太後反對,自己該怎麼辦。沒想到太後並沒有反對,實在是出乎意料。看著太後,好不容易回過神來,才試探地問了一句,“母後,兒臣馬上就要出宮了,你不反對啊。”
“哀家為什麼要反對,你是一國之君,理所應當去看看民間是什麼樣子,不是麼?”太後笑著說道。看著嶽楚淩,歎了口氣,感慨地說道,“如果不是因為哀家身體不好,真的想和你一起去看看,自從入了宮幾十年了,還沒有出去看看呢,早就忘記外麵是什麼樣子了。本來還以為有機會,誰知道身體越來越差。”說到這裏,深深地歎了口氣,搖了搖頭,無可奈何的樣子。
本來以為自己想要離開皇宮,太後肯定會非常反對,誰知道居然是這樣,嶽楚淩放了心,尤其是聽到剛才的話,更是非常激動,走過去,扶著她,安慰地說道∶“母後千萬不要這麼說,母後的身體好著呢。這一次隻不過是暫時的,好好休息幾天就好了。下次如果有機會的話,兒臣陪著母後出去轉轉,散散心,不知道母後意下如何?”
“哀家的身體哀家知道,就是這個樣子了,好不了;不過皇帝說出這樣的話,哀家還是非常欣慰的。”太後點點頭,非常高興地說道。嶽楚淩可以說出這樣的話,把自己放在心上,確實是不容易。看了看站在一邊、非常著急的王皇後,太後就知道她在想什麼,點了點頭,然後回過頭看著嶽楚淩,皺了皺眉頭接著說道,“皇帝突然要出去,哀家本來不想反對,隻不過兒行千裏母擔憂,皇帝一個人在外麵,哀家看不見,仍然是非常擔心啊。”說到這裏,輕輕地歎了口氣,好像是非常為難的樣子。
嶽楚淩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果然如此,如果想離開皇宮,著實不易。雖然是這樣想,嶽楚淩並沒有擔心,笑著說道∶“母後沒必要擔心,兒臣不是一個人,還有那麼多人保駕護航;再說了,兒臣也不是微服出巡,沿途已經打好招呼了,都有準備,肯定不會出現問題的。如果不是母後身體不好,兒臣仍然希望母後可以一起去看看,隻不過現在……”這樣說著,故作遺憾地歎了口氣,然後接著問道,“兒臣這樣說了,母後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