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6年,高歡稱帝,史稱高祖神武皇帝。同年,高歡封原正妃婁氏為(昭元是後來皇後的封號)皇貴妃,無封號,原側妃穆氏為熙貴妃,良娣韓式為淑妃,無封號,王氏為瑾德妃,良媛譚氏為惠妃,元氏為蘭妃,已故良媛納蘭氏追封諡號為粛謙貴妃,其餘妾氏依品階封號。值得一提的是,昭訓柳氏因從小陪伴在皇帝身邊,又是皇太後親賜的通房大丫鬟,故被封為柔妃,與原良媛同品級,一時風光無限。
臨華殿中,婁氏跪在地麵,微揚下頜,靜靜地聽著太監總管宣讀聖旨,在聽到皇貴妃這三個字的時候垂在兩旁的手不禁攥緊了衣袖,眼中翻湧著波瀾,嘴角依舊含笑。在聖旨宣讀完畢後,更是盈盈站起,雙手接過聖旨,高聲說著“臣妾領旨,多謝皇上恩典。”說完瞥了一等宮女春蘭一眼,春蘭便立即從衣袖中掏出一袋沉甸甸的銀子遞給太監總管,這銀子少說也得有一百兩,那大太監卻是神色淡淡,接過銀子道了聲“多謝娘娘賞賜,奴才告退”就離開了。這邊廂,皇貴妃冷哼了一聲,將聖旨揉在一起扔進了一旁的香爐之中,二等宮女春荷吸了一口冷氣,隨即低下了頭。要知道,隨意銷毀聖旨便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若是皇貴妃今日的行為被泄露出去了,皇帝定會忌憚婁家不會動婁氏一分一毫,但貼身宮女就要倒黴了,皇帝必定拿她們開刀。想到這,春荷心中冰涼萬分,對婁氏的恨意又加深了一分。“母妃”兩道聲音從殿外傳入,雖是最正常不過的稱呼,此刻在婁氏聽來卻是刺耳萬分。婁氏緩緩轉身,麵無表情道“洋兒和芷兒來啦”,來人正是婁氏的二皇子高洋和平陽長公主高芷。
當年婁昭君與穆雲熙幾乎同時懷有龍嗣,隻不過不知是天意還是人為,大皇子高衍比二皇子高洋早出世半個時辰。北齊皇室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皇長子可直接立為太子,這雖不是強製性的規定,但當今皇上十分寵愛貴妃穆雲熙,當時她雖為側妃,卻是享著正妃的待遇,除了元月或是特殊情況高歡都無一例外歇在穆雲熙的寢室。並非高歡無情,苛待婁昭君,隻是當時高歡與穆雲熙情投意合,更是私定終身,若沒有婁昭君的插足,穆雲熙便可穩坐正妃之位。穆氏雖為正三品翰林學士之女,在家世上卻比不上身為正一品丞相嫡女的婁昭君,便隻能屈居側妃之位。高歡也是偏私的,穆氏生產時他一直陪伴在外,在得知是個男孩的時候欣喜若狂,當場衝進產房擁住了他們母子,同一時刻婁氏卻仍在產房咬牙堅持,苦苦生下了一個男孩後本是滿心喜悅,卻被告知高歡正在穆氏處,對婁氏同樣產子的反映隻是一句“知道了”以及一箱金銀珠寶的賞賜,這讓婁氏恨碎了牙,將高歡的無情以及自己所受的屈辱都一並算在穆氏身上,越發恨上了穆氏。
那邊廂,太監總管已然到了漪瀾殿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側妃穆雲熙,靜容婉柔,麗質輕靈,風華幽靜,淑慎性成,柔嘉維則,深慰朕心。著即冊封為熙貴妃,欽此!”
身著淺藍雙蝶戲水宮裝的穆氏早已盈盈拜倒,素雅清麗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卻是柔聲說著“謝主隆恩”。太監總管李平趕忙俯身扶起了熙貴妃,他在高歡身邊服侍多年,自然知曉眼前的這位娘娘是帝王的心頭好,況且當年婁氏以家世威逼高歡迎娶她成為了正妃,身為貼身侍監的他對婁皇貴妃的行為自是十分不恥,越發可憐高歡與穆氏這一對苦命鴛鴦了。“娘娘快請起,恭賀娘娘榮登妃位。”熙貴妃朝他蔻爾一笑,半屈膝作揖,目光中透露的真誠閃晃了李侍監的眼,“當年若非你拚命相救隻怕沒有我如今的殊榮,也要感謝你這些年對衍兒和妍兒的悉心照料,讓我被逼出府的那段時日不至於讓他們遭了毒手。”李侍監歎了口氣,“奴才不敢居功,這都是陛下安排的,當年娘娘您被皇貴妃設計逼出府也是陛下命奴才暗中派人接應娘娘,方使娘娘無虞。陛下的心意娘娘最是清楚不過了,這些話娘娘該同陛下去說,陛下定會欣喜萬分的。”熙貴妃卻是搖了搖頭,神色黯淡“我已並非二八年華,隻盼望晟兒與妍兒能平安無事,爭寵奪愛之事更適合年輕的宮妃。餘生能夠偏安一隅便已是萬幸。”李侍監蹙緊了眉,“娘娘,陛下有一句話命奴才帶與您: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熙貴妃抿了抿唇角,神色卻無半分更改,“李侍監說笑了,我自是擔不起妻這稱謂,從前不是,往後也不會。”李侍監仔細的打量著眼前這位堅毅的女子,微不可聞的歎了口氣,即是可憐熙貴妃,也是對自家皇帝的哀歎,好好的兩個人終是漸行漸遠,怎能讓人不惋惜。“娘娘”李侍監的話還未說完便被熙貴妃打斷了,“你是皇上身邊最為得力的人,今日又是冊封各宮的大喜日子,想必繁忙萬分,我便不久留了。”熙貴妃淡淡一笑,逐客之意十分明顯。李侍監微微一怔,知曉今日說再多也無意,隨即屈身彎腰告退,出了漪瀾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