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曆二百一十年八月十六,嶽雲在接受漢中三郡最有影響力報紙的西南周報采訪時透露了釋放哈薩族十幾萬俘虜的事情,並將因果厲害關係闡述的非常明確,不過這一舉動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就在漢唐曆二百一十年八月十四,帝國皇帝秦七世剛剛下詔:提升嶽雲為帝國伯爵,加封揚威將軍,授予其帝國一級英雄勳章,一次性賞賜嶽雲三百萬帝國金幣,並給與巴郡一千萬帝國金幣的財政補助。
帝國時代周刊詳細刊登了秦七世的詔書內容,並發表社論員文章稱:這位帝國最年輕的一級英雄勳章獲得者、帝國最年輕的伯爵、帝國民眾的偶像在巴郡取得了一係列令人矚目的成就,縱觀漢唐帝國建立近三百年,也無人能出其左右。文章最後還刊登了帝國皇帝秦七世的另一封詔書,減免帝國東南各郡的稅收,號召各郡能人誌士行動起來,積極抗擊因幹旱導致的歉收,並要求東南各郡的民眾不要被‘黃巾教’所蠱惑,同時宣布‘黃巾教’為邪教,人人得以誅之。
帝國商業報也刊登了這次巴郡所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之後將會有一係列的商機,其中列舉了好幾條以作為帝國商人的參考。
第一條,巴郡和哈薩族以及烏茲族交界,雖然三方關係不好,但是這並不影響三方貿易的往來。主意也是傳統生意,就是用帝國出產的茶磚以及絲綢等物品換取騰格爾草原民族的牛羊馬匹等,前些年因為帝國漢中三郡屢次受到草原民族的入侵,大部分的貿易已經停止,但是現在嶽雲一戰定乾坤,打破了草原民族不可戰勝的神話,那麼這條商路勢必會恢複以前的榮光,況且嶽雲本身對於商品貿易也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比起其他地方的官員要開明很多很多,這條商道值得推薦。
第二條,巴郡出產的糧食由於運輸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不過現在是全國大部分地方都幹旱的時候,各地糧價飛漲,那麼運輸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隻不過糧食一直是戰略物品,想從巴郡購買糧食到其他地方販賣可能有點不太現實。但是如果從巴郡東出‘騎田關’,經過桂林郡,到達西南的越溪國或者緬國收購糧食也有賺頭,這一路還能帶點物資先到巴郡賺點,然後再去越溪國或者緬國收購糧食直接回去,隻不過這條路的後半段風險比較大,而且時間周期長,需要慎重考慮。
第三條,聽說巴郡的玄玉府發現了鐵礦,這點還沒有確定的消息傳來,姑且不論,但是玄玉府的藥材行業、康定府的釀酒行業、西陸府的紡織行業、溱潼府的戰馬以及奴隸市場都是值得關注的對象,加上嶽雲就任巴郡軍政節度使以來,這巴郡的盜匪已經消失不見了,安全問題得到了保障,經過本報的專業論證,我們一致推薦第三條路線,原因就是:細水長流,安全有保障。
漢唐帝國有影響的報紙紛紛發出對嶽雲的不吝讚美之詞,直到嶽雲宣布釋放哈薩族十幾萬俘虜的事情發生後這才分道揚鑣。
帝國中州勤政殿內,秦七世高坐流金雕龍寶座,眼神犀利的看著站在堂中的眾大臣,“各位愛卿對於嶽雲此舉有什麼看法?”
“陛下,嶽雲此子狂妄至極,這事關兩國交戰的重大事件,他居然自己擅自作出了決定,臣決定嶽雲有不軌之心。”第一個站出來的是蔡京,明眼人都知道他對嶽雲是恨之入骨。
“陛下,臣不能同意蔡大人的看法。嶽雲是陛下親封的巴郡軍政節度使,既然是軍政節度使當然有一定的權力去處理雙方交戰的事情。陛下,畢竟哈薩族沒有對我漢唐帝國宣戰,所以他們和嶽雲隻是雙方麵的交戰,嶽雲此舉雖然不太妥當,但是我想肯定是有原因在其中,我們不妨稍等幾天,還請陛下讓嶽雲回京述職再論功過。”出麵給嶽雲說話的是軍事副大臣耿誌剛,當然很多大臣也知道霍克副軍團長可是嶽雲曾經的上司。
“父皇,兒臣認為嶽雲此舉大不妥當,更是給帝國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剛剛耿誌剛大人也說了,哈薩族並沒有對漢唐帝國宣戰,但是兒臣認為隻要哈薩族入侵我漢唐帝國的疆土,那就是對我國的宣戰,既然是二個國家的宣戰,那麼嶽雲豈能代替父皇做出如此決定?兒臣相信嶽大人不是那種圖謀不軌的小人,但是他能保證手下人也是那樣的想法?想想前朝那個‘黃袍加身’的周文王吧,誰都知道他對大商帝國忠心耿耿,那有怎麼樣?還不是最後被手下人挾持著成立了大周朝?父皇,您要三思啊!”出麵說話的是大皇子秦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