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大國結盟,不允許大國幹涉南海問題。2009年,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太”戰略,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借此時機,製造事端,破壞南海形勢。可以說,近期菲、越等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活躍化,以及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不願在南海表態的國家立場發生變化,都是美國直接、間接介入南海的結果,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打破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均勢,導致了南海問題惡化。在當前的形勢之下,妥善解決南海問題,需要堅持鄧小平不結盟,反對霸權主義,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以中國的國家利益為核心,堅持南海問題是中國的主權問題,維護中國長期奮鬥而得來不易的獨立自主權利。在反對美國對南海的幹涉介入上,首先,美國認為中國是一個發展目標不明確的大國,認為中國有可能與美國進行權力轉移。但中國可以運用鄧小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的方針④,美國和中國在經貿合作、地區秩序、核不擴散等多個重大議題上存在利益交集,中國可以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峰會等多個高層機製、多邊機製與美國磋商溝通,找到化解矛盾的途徑,在根本上解決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
其次,堅持鄧小平不結盟維護國家利益的思想,直麵中美戰略分歧,合理還擊美國幹涉南海。在2014年的香格裏拉對話會議上,中國副總參謀長王冠中脫稿反駁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對中國的攻擊,指出“中國軍隊積極支持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中國在堅決捍衛自身主權和合理合法權益的同時,致力於與直接當事方協商談判,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堅持和平解決爭端……中國也絕不接受他國打著‘積極和平主義’等旗號挑事鬧事,為一己私利把地區搞亂。”⑤對於美國慫恿東南亞國家加劇南海問題對抗性,中國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加強海軍力量建設,強化南海島礁的軍事守備,用實際準備來遏止美國加強介入南海的勢頭。
維護地區和平,用發展與東南亞國家關係來解決南海問題。和平解決南海問題,並不是中國要對東南亞國家非法侵占、開發南海的種種行徑視而不見、姑息放縱,而是不采取戰爭手段來解決南海問題,戰爭之外的手段,例如行政執法、準軍事組織維權執法等,都是遏製菲律賓、越南等國南海侵權上升勢頭的有力手段,是中國在南海國家主權的證明,應當大膽、合理地使用。與此同時,鄧小平“發展同東盟國家的關係是我們的長期戰略”的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和平解決南海問題,是要本著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友好’的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中國與東盟已經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這就要求在解決包括海洋權益爭端等具有重大紛爭的問題上,需要更多地考慮雙方的政治利益和長遠戰略利益,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共贏’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進一步推進已經啟動的共同開發進程。”⑥
東盟方麵,對外戰略上東盟奉行大國平衡和多邊主義,若中國退出南海,區域局勢完全被美國控製,也並不符合東盟利益。因此東盟希望南海局勢穩定,並不完全支持菲越激化矛盾的做法,南海問題始終都存在和平解決的條件。解決南海問題,最根本的出路還是堅持鄧小平發展與東南亞國家合作關係的方針,深化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深化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聯係,促使有關國家意識到合作而非對抗更加有利於自身利益,自覺回到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軌道上來。這樣南海形勢就有望恢複穩定,南海問題最終得以和平解決。
(作者為中共大連市委黨校講師、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1998年,第81頁。
②李宣達:“中國與東盟貿易與投資發展狀況分析”,《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年第12期,第18頁。
③譚再文:“‘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理論思考”,《國際觀察》,2005年第1期,第68頁。
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251頁。
⑤王冠中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的演講(全文),新華網。
⑥劉中民:“冷戰後東南亞國家南海政策的發展動向與中國的對策思考”,《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6期,第25頁。
責編/許國榮(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