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沿問題梳理
特別策劃
中國社會正處於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的時期,發展形勢錯綜複雜。今年以來,中央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但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大量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麵沒有徹底扭轉,房地產市場調控風險、財政金融風險等等依然是社會熱點問題。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也存在諸多變數。新興國家群體崛起和大國發展形勢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世界經濟總體發展動力減弱,國際競爭加劇,周邊製衡力量凸顯等又給我國發展帶來諸多挑戰。在此種種變數下,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如何自處,中國經濟發展動力、阻力何在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因此,本期策劃將聚焦點轉向中國經濟領域前沿問題。我們邀請了國內知名學者就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當前的戰略機遇和挑戰、體製機製重構等問題進行分析。學者們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將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參考觀點,對於認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啟迪現實不無裨益。
近期中國經濟界最大的新聞當屬阿裏巴巴在美國的上市。此番上市,阿裏巴巴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這彰顯了世界對中國股的信心,但外界對阿裏巴巴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擔心,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對中國經濟政治發展不確定性的顧慮。顧慮是有,但信心顯然更大。信心何來?來自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源、基礎,內外部機遇,中國體製機製改革的深化,當然還有中國政府處理經濟問題的思想、戰略和戰術。
圍繞中國經濟的爭議一直存在。比如圍繞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國內“市場派”和“政府有為派”的爭議正如火如荼。那麼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認識?討論這樣的問題,不能脫離中國的發展實情。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教授從中國經濟理論的發展曆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演變,看到中國政府經濟發展理念的演變。從計劃經濟時代到“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階段,不是一蹴而就的。
國家行政學院杜正艾研究員分析了中國發展所麵對的外部局勢。從分析可看,機遇和挑戰並存。國際如此,國內也是一樣。張占斌教授從區域發展的角度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給中西部城鎮化發展帶來的機會。而田國強教授則統籌分析了體製機製設計如何科學有效順應改革局勢。麵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土地改革熱點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方褔前教授和南京大學黃賢金教授分別給出了他們的解讀。
由專家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啟示,分析中國經濟問題,不能脫離國情,必須將其放在一個由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的發展縱軸上來看,必須深入中國的發展實際,隻有深入社會肌理,才能看到中國經濟的複雜性、開放性、務實性、靈活性和發展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