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廣場
熱點·透視
微觀點微言大義言近旨遠即讀即用
1.集體舞拉不拉手也能扯上“早戀”?
改版後的第二套校園集體舞今年在北京市中小學展開試點。新版的校園集體舞取消了男女拉手等肢體動作,但記者近日發現,改版後的校園集體舞仍未得到“青睞”。
事實上,從橫向來看,相比歐美甚至日韓,中國孩子與異性的交往接觸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以致連他們自己“都不願意碰上對方的手”,這樣的孩子其長大後的異性交往和戀愛能力著實令人擔憂。正如有開明家長所言,“越是封閉,越是容易出問題。孩子們需要正常的異性接觸,包括一起跳舞。”畢竟,舞蹈中的牽手隻是一種禮儀。在這個剩男剩女幾成社會公害、“宅”成為青年人集體特征的時代,從手拉手開始,逐步學會“如何與異性交往”難道不應該成為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嗎?(王垚烽,紅網)
2.亂扔垃圾不該全賴素質
10月6日,黃金周第六天,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累計遊客人數達35.66萬人,產生垃圾共計109噸。
垃圾太多、素質太低,似乎是天然有理的一對結論。但就像微博上揭秘的,罵廣場垃圾的人,有多少了解到以下事實呢:為了安全,廣場幾無垃圾箱;為了保持秩序,參觀者必須徹夜排隊、不得隨意走動,因此有垃圾必須就地擺放。長城6天產生的100多噸垃圾,不等於“6天亂扔了100多噸垃圾”,這是兩個性質迥然的事實判斷;而沿著不同的事實,又必然得出天壤之別的價值判斷,還是請不要把所有垃圾都記在素質的賬單上。
更重要的是,文明素養不是罵出來的。曆史上看,誰都經曆過旅遊文明的粗放階段,這也不能算很丟人的事情。假以時日,製度完備、引導得當,中國遊客也可以擺脫“最不討喜”的帽子。但是,養成一個暴發戶和培養一個真正的貴族,所需的時間顯然大不相同。
亂扔垃圾是不對的,但十一黃金周裏的垃圾量,恐怕不能都折算成素質不堪的佐證。畢竟,如實的反思比想象的批判更有力,更有意義。(鄧海建《北京晨報》)
3.假白岩鬆語錄中有時代的真塊壘
白岩鬆接受某雜誌專訪,就所謂的“白岩鬆語錄”進行了辨認,結果是網上流傳的借白岩鬆之口的言論,不少並非出自他本人。有文章分析認為:“這或許能折射出在物欲泛濫的微閱讀時代,匆忙的公眾有著空虛與幹涸的心靈,他們分身乏術,隻能通過微博、論壇等擷取隻言片語,聊以慰藉。”
有些話,大家期待有人說出來,它就以名人的名義出現了,這正是假名人語錄流行的重要驅動。勿把“偽名人製造”簡單化理解,多數假白岩鬆語錄無關微閱讀時代,隻關乎專屬於這個時代的真塊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杜撰者在編造著犀利與見鋒芒的假白岩鬆語錄,卻不過是在進行一種曲徑通幽式的表達。透過這種娛樂式的眾聲喧嘩,我們不能不看到更多。(王聃《華西都市報》)
編輯/華放